读《蓝色小药丸》有感—一个关于爱情与HIV的杂谈
恐惧和偏见来源于无知。
多么耳熟能详的句子,却鲜少有人会主动了解某种事物,使自己变得有知。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某些事物与自己无关,没有必要去了解。比如,HIV……
《蓝色小药丸》正是一个男人爱上一个感染HIV的女人的漫画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男人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经意的被某个人吸引。经历了一次次的相遇和错过,彼此终于敞开心扉,开始了稀松平常的约会。不平常的,只是他爱上的女性,是一位HIV病毒携带者。
当这个男人在那次约会中听到她说出自己是HIV携带者的时候,他也经历了思想的混乱,以及态度上的无措。他是爱她的,他却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她。该同情吗?还是相信爱能战胜一切?他的迟疑是情理之中的。这迟疑包含着是否应该去爱,包含着该如何自我保护,该如何对待疾病以及接下来要面对的重重阻碍。幸好,他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勇敢的去面对这段感情,遵从自己的内心,与她在一起了。这也成了他接触HIV的开始,成为了他这段丰富又深刻的恋爱的开始。
他们从无性生活的纠结走到开始性生活的焦虑。这期间经由安全套破裂、手指的伤口触碰到安全套外部与阴道接触部分的恐惧,却也正是这些意外,让他更了解HIV以及它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一个人被感染。
他也接触了她因为母婴传播而感染了HIV的儿子,在一次次对她儿子未来的忧虑和想象中,逐渐和她儿子建立起了一种亲人般的感情。
渐渐,他不再恐惧了。他一直觉得,恐惧的那个人不是他,而是她。她害怕自己变成别人生活中的麻烦,害怕给他带来困扰,造成伤害。他又十分欣赏她的坚强,她的乐观。在书中,作者写道,“在以往的爱中,我从未有过这样真挚的仰慕之情。我说的不是吸引或者崇拜,而是一种能够唤起尊重的欣赏。就像某人只是撇撇嘴,点点头,就做了某件换做我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就这样,疾病可能带来的隔阂渐渐变成一种吸引,变成了一种他眼中的品格,变成了一种人格魅力。
有一天,她问他,他为什么爱她?他说:
“因为和你在一起我很开心。”
“因为你让我笑,因为你尊重我,还不招我烦。”
“因为你鼓励我,你很聪明,也很诚实。”
“因为我喜欢你的眼睛、你的屁股;喜欢抚摸你的下巴和脖子;喜欢你皮肤的味道、你的小肚子、你粗糙的手、你眉毛的弧度。”
“因为你是唯一让我认真对待的人。因为你大胆又豪放、强大又脆弱。”
“因为你会思考,你让我向往一个理想的世界。”
“因为你让我觉得我是个好人。”
“因为,跟你想的相反,你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最懂得生活的。”
在我们经历过的爱情中,又有多少人会说出这么多条爱一个人的理由,又有多少人会说的那么真切和动人?
也许真正经历了这么丰富和深刻的爱情之后,经历了那个能让你去了解一个你不熟悉的事物以及遇见了你深爱的人之后,你才能懂,爱情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你也才能懂,那些贴在爱情和爱人身上的标签,不过是尘世间微不足道的沙粒而已,风一吹就散了。
《蓝色小药丸》是这本书的作者的亲身经历改编的。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作者描绘出了他们现在生活的现状。女主和男主依然平静幸福的生活着,并且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儿。女主和前夫生的携带HIV病毒的儿子已经16岁,依然快乐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因为疾病带来更多的困扰。也许我们可以庸俗的说,这就是爱的力量,可是这一句简单的归总过于庸俗了。但是,那些波澜壮阔和云淡风轻的相互掩映,不正是那种作为根基的爱推波助澜的吗?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关于HIV的偏见与歧视。
在这本漫画中,有一个部分是作者和猛犸象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中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人不了解HIV的疑惑和愤懑。作者认为科学给HIV归类并且贴上了标签,猛犸象却说,“负责命名是科学!但负责归类的是社会。”
是啊,有多少人将HIV等同于滥交,将感染HIV的原因归结于性乱,将一种疾病和道德挂钩,将感染者和病人归结为罪有应得者。这种偏见和歧视,不恰恰是这个社会,这个社会的人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判者的制高点上进行的道德上的归类吗?
关于性取向的审判,关于性别上的选择,这种种的舆论争议,不也是出于那种归类吗?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我们对他最不公平的人,不是令我们讨厌的人,而是与我们无关的人”。归类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标签通过暗示我不同于你而标榜自己的个性。“与我无关”,恰恰是一种歧视的开始,偏见的开始。
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真能相互无关吗?HIV真的与你我无关吗?或许,这种无关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最后,愿这世界上所有形态的恋爱,都能被温柔以待,都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