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聚焦 | 想要太多,就会失去所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书里第184也看到这句话后,忍不住圈下来,翻到最后面的金句摘抄,竟然没有,好吧,也不意外,毕竟这本书给我的意外也不少。
01 太多意外
作为一名向往自由在头脑里创过无数次业却选择死死抓住清贫文字工作者这一岗位的小编辑,初看封面书名,脑海里冒出一句话,又是所谓的创业大师来割韭菜了,而且割得这么不专业,不上心。
封面吧,不仅不起眼,还黑乎乎的,书名吧,读都都不顺。内容简介吧,第一段平淡如教科书,不想看,第二段高深如玄学,看不懂,倒是最后一段吸引了我,写创业类图书不拿大企业做案例的书,这很少见,看起来也很真诚。而作者的介绍,“隐居”东北松花江上的某个小镇,更是激起了向往自由而不得的我的兴趣。
收到图书后,先被包装感动了,裹了两层,打开书,竟然是彩色印刷,资历尚浅摸不出用纸的具体克数,但感觉用纸应该也不便宜,愈加疑惑,并不缺钱呀,为什么在至关重要的封面上如此对付?吸引眼球,注意力法则,抓住痛点,身为小编辑的我都常听到,身为品牌策划的谋士能不懂?
身为编辑,习惯性先看版权页,174千字,竟然17个印张,版式真叫宽松,彩色印刷,相对于定价来说,也太阔气了。而目录可以说自由自在到毫无逻辑,当然,也可以说新奇有创意。总之,这本书跟我听说到的接触到的做书的理念似乎完全相反。
作为与市场离得很远的编辑,我听到的更多话语是封面要足够起眼,书名要顺口,一眼让人看懂并产生购买欲望,目录要一目了然,符合内在逻辑,让读者一眼看过去就能知道这本书能帮助他解决哪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显然,这是一本不走寻常路的图书。
带着重重疑问翻开书,却收获了很多惊喜。
02 很多惊喜
从序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希望能传授自己创业的经验,又不希望浪费读者的时间,只能书的内容上下功夫,几乎调整了所有的语句,就像后文所说的,创业者要为客户着想,要对自己狠。
这种大幅度的改动展示的诚意,读者很容易领会到。读这本书时,你会感觉到作者在跟你聊天,是一个双向的互动,有时候有点自恋,有时候有点点说教,有时候带点幽默,有时候故意打趣,总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跟你聊天,将他所了解的创业和品牌策划经验倾囊相授。
有时候看文字觉得略显深奥,有点不明就里,但看到营销策划的具体案例,虽然不太懂行,但好的坏的还是能一眼辨别出来,心里暗暗说,还真是有点东西。
在看书的过程中,也温习了大学市场营销课程的一些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需求=需要+购买力。记得当年,营销老师特意问了这个问题,营销对象应该是有需要的人还是应该有购买力的人?很多同学都说应该是需要的人,但有位男孩就说应该是有购买力的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需要是可以创造的。这句话对我来说印象太深刻了,那位男同学毕业后一直都在一个领域深耕,做事很有韧劲,已成为公司中高层领导。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一点,那就是聚焦的重要性。做产品聚焦在某一个领域,做品牌聚焦在某一个特点上,做学问聚焦在某一个主题内,总之,不聚焦就没法深入,没法创新,没法找到自己的特性,只浮于表面,就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之中。
这本书提及的一些例子,我也有过疑惑。比如南极人这个品牌,我从最开始的主动搜索这个品牌到最后避之不及,就是因为其品牌延伸太广了,以至于我有点不敢相信其质量。还有一些疑惑,比如,初创企业是走低价还是走创新点,之前一直很不解,书里做出了许多讨论,豁然开朗。
还有许多其他的案例也是如此,比如老白金的广告。总之,读这本书就像跟一位大师交流,不知不觉间,脑海里的一些疑惑就被解开,内心默默感叹道,原来是这样啊。
03 一些感动
这本书两天就看完了,毕竟只有174千字,而且版式很宽松,还配了一些营销策划案例,留白也多,语言比较轻松有趣,有时候读到一些片段会笑出声来。
读完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内心还是有一些感动的。现在作家的门槛其实并不是很高,人们出书都各有缘由,有人为了职称,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包装自己,有人为了炫耀,真正肯花时间耐心打磨图书内容的人其实并不多,看完这本书,我隐隐感觉,手上这本厚厚的书,其作者的初衷还是比较纯粹的。
也是在跟作者如闲聊般的看书过程中,拼凑出了一个用一颗出世的心入世地活着的刘老师,他大概是这样的人,有点清高,有点自恋,有点矫情,但能迅速东西事物本质,看到人们毫无方向地挣扎,内心升出助人之心,但也知道,这种帮助只对那些想要自助的人有用,因此也并不大声摇旗呐喊,也不热心钻营,而是遵循自己的思路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
书里说,人们总是希望能往更主流、更优秀、更光彩的方向包装自己。我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员,事实上,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是其中一员。没有谁说我们一定要往前跑,不可以停下,但我们总是听到“人与人的差距在下班后的两小时”之类的话语,最后,没有人敢停下来。而刘老师就敢,霸气到工作室不装灯泡,因为他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份逆流而上的勇气着实令人感动、钦佩。
我们是可以选择让自己停下来的,如果我们没有,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是因为我们缺乏选择停下的勇气与决心。就像品牌推广时那样,想要太多,就会失去所有。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与其将生命浪费在追逐身外之物最后失去本心,不如删繁就简,保持一颗出世之心。
就我个人来看,与其他书相比,这本书是一本很真实的书,带着它本真的纯粹使命,很耐读,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浓厚的作者气息,在很多地方并不利于读者的理解,但总体上是一本书好书,就要序一所说,读完后给自己留的作业之一是再读,这本书我大概也会再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