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食中 出乎食外——读《燕食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饮食是生活必须,与人生,有着莫大关联。电影《饮食男女》对此有很好的展示。
葛亮的《燕食记》,把广式点心、上海本帮菜描写得细致入微,称得上“入乎食中”。但食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人生和情感的餐桌上,食仍是陪衬。在葛亮笔下,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悲喜人生,方是正传,《燕食记》以舒缓从容的笔触,写尽了时代沧桑,品出了人情冷暖,又称得上“出乎食外”了。
一、入乎食中,美食之美靠的是功夫
莲蓉月饼,算得上《燕食记》的一条主线,叶七、荣贻生、陈五举三代厨神的人生,都缠绕在这个月饼上。
而在这条主线的舒缓律动中,葛亮在美食的制作和内涵挖掘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单说粤沪两大菜系的经典菜谱,就让作者如数家珍,仿佛给读者来了段贯口《报菜名》。光说名字肯定还不算高水平,关键是用文字写出诱人的色香味来,这很难,但葛亮的努力确有成果。无论是广式点心的炒莲蓉,还是上海菜的红烧肉,都写得活色生香,而荣慧生在太史第不动声色做出的一桌素斋,更是惊艳饭桌,甚至改变了母子的命运。小说结尾处的师徒对决,在“一开一合一鸳鸯”的赛题下,师徒二人各显神通,前两道菜于奇思妙想间香气四溢,最后一道来了个大团圆,师徒共同完成了“鸳鸯月饼”。
书中人物以厨艺为生,以执著为命,以“入乎食中”的痴迷与投入,成就了各自的传奇。美食之美,食材固然重要,但根本还在庖厨的功夫,这包括心功、刀功、钻功,苦功。当然,还需要一定的天赋,功到自然成的俗语,也是需要天赋来支撑的。
书中的主人公们“入乎食中”成圣封神,作家葛亮也因“入乎食中”写出了独特的味道。写美食的作家不少,汪曾祺、蔡澜、焦桐,写得都不错。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是借光影的技术,把美食提到了超乎现实的地步。《燕食记》把对美食的理解融入故事中,美食是故事的调料,故事也成了美食的张本,作者以“入乎食中”的角度,将美食的人文属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出乎食外,人生之美靠的是历练
世情小说,毕竟还是要说人的。
在“入乎食中”的热闹之下,作者把更多的功夫用到了“出乎食外”上,借三代名厨的经历,串起了粤港地区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让小说中的人物在历史的变幻中载浮载沉,青山依旧,几度夕阳,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代主人公各有各的传奇,叶七因战争而致残,因爱情而戒毒,把炒莲蓉的绝技写在无字纸上,让荣贻生在学中悟,悟中学。荣贻生是尼姑和军人的私生子,由同为尼姑出身的养母荣慧生辛苦带大,成为叶七的亲传弟子,成为同钦楼的招牌。荣贻生一心把手艺传给孤儿陈五举,陈五举为了爱情离开师门,誓言终生不用师父传的手艺,传承了岳父的上海本帮菜。但世道轮回,人心思归,在最终的食神电视大赛中,荣贻生故意卖个破绽,陈五举重操旧艺,共圆了师徒在月饼制作上的一世情缘。三代人的经历各有各的传奇,而莲蓉月饼的一脉单传,也由三个人的传奇凝聚成了更大的传奇。
三代莲蓉教主之外的各色人物,也在葛亮的笔下活龙活现,尽展人生的沧桑与波折。太史第的兴衰如金陵秋草,七少爷锡堃神龙首尾,慧生坚忍育孤成就大德,大少奶奶颂瑛勇敢走出藩篱,都形象鲜明,呼之欲出。而三代主人公的爱情,也在草蛇灰线的收敛描写中,有着丰富的展现。
除了世俗的人间烟火,也有家国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淞沪抗战英雄蒋光鼐、蔡廷锴等都出现在作品中。除奸一幕,惊险刺激,日本人河川守智唱起戏来忘乎所以,露出了日本戏剧的手势,逃不过七少爷的火眼金睛,用美食激发了河川体内的毒素,除掉了倭人间谍。
人生之美靠的是历练,如同炒莲蓉,火候、功夫恰到好处,香味就出来了。
正所谓:世道味道总关情。

三、时空交错,小说之美靠的是风格
《燕食记》以现实的寻找和历史的回顾相交错,作者和荣贻生、陈五举如同说书人,在现实的背景下,沉入历史的回忆,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钩沉出一段段如腊味一般的岁月陈迹。历史的嵌入,让小说增加了厚重感,也当得起“半部岭南史”的概括。
小说的节奏从容舒缓,语言刚柔并济,于不疾不徐的叙述中,把岁月的沧桑变化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一展现。
方言运用得体,会提升作品的魅力,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比如金宇澄的《繁花》,让我记住了“不响”;看葛亮的《燕食记》,则知道了“细路”;王文兴的《家变》、张贵兴的《猴杯》,则提供了汉语特异方式的表达。
结构、节奏、语言融合在一起,成就了《燕食记》独特的味道,形成了一种圆融通透的风格,美,油然而生。
《燕食记》是一部饮食文化之书。莲蓉月饼在三代人手中传递,如同中国文化一样,虽有波折,但根深苗正,总会开枝散叶,绵延不绝。
《燕食记》是一部情景交融之书。面上是食,内里是情,饮食男女的日常加上修齐治平的理想,于琐碎中显出阔大,舒缓中暗藏波澜,遂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元景象。
《燕食记》是一部人生成长之书。每个人都曾是细路,细路仔终会长大。人生大道,就是在长大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生本没有路,你走过来,自然就成了路。
《燕食记》是一部雅俗共赏之书。抓住粤沪菜系的关键,将饮食里的道道讲到深处,就讲出了文化的味道。小说中诸般人物的命运沉浮,手艺人的授受之法、除掉日本间谍的智谋,则显露出世情小说、武侠小说、谍战小说的特色,百味杂糅,风格独具。
读《燕食记》,感受饮食男女的百味人生。
如是我闻。

http://news.cnpc.com.cn/epaper/zgsyb/20220902/0338133006.htm《燕食记》入乎食中 出乎食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