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常识,了解西方文学发展,认识伟大的作品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每一部作品都自成一个世界。然而,世界上好书太多,我们终其一生,又能读完多少呢?
对此,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约翰·梅西用《世界文学常识》一书,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这部书籍围绕西方文学的演变过程进行论述,全面呈现了文学史上那些最伟大、最值得读的经典作品。

整体来看,内容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19世纪之前的欧洲文学、19世纪和当代文学四大部分,绝对称得上是入门级文学启蒙著作。
古代文学作品的保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一方面,口头语言往往比书面表达更受欢迎;另一方面,印刷技术的落后、战火的蔓延以及各种意外的出现,也会使作品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学颇有并驾齐驱的趋势。东方有孔子,西方有耶稣;东方有《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西方有《圣经》《荷马史诗》等。

中世纪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丰富多样的。对于中世纪文学,作者建议通过种族和语言进行划分。其中,主要有德语文学、凯尔特语文学、法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意大利语文学。
在这一时期,以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为代表的传奇故事,以《玫瑰传奇》为代表的讽刺诗歌,以《神曲》为代表的智慧长诗,广为流传。
19世纪之前的中世纪文学,几乎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与莎士比亚的文字媲美。不过,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诗歌风格的形成,其实应该归功于整个时代的努力。

在这一时期,有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随笔集》,笛卡尔的《思想录》,伏尔泰的《社会契约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弥尔顿的《失乐园》等。
19世纪和当代文学,相对来说,熟悉的作家及其作品更多。英国浪漫主义风格促进了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的复兴,而美国文学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一时期,则有拜伦的《唐璜》,济慈的《假想对话录》,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梅里美的《卡门》,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爱伦·坡的《阴影》……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在形容这些好书的时候,总喜欢用“伟大的”之类的字眼,用得多了也就滥了。然而,我想说的是,这些天才作家及其作品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作为一部文学史作,《世界文学常识》用精辟独到的语言,引导人们认识文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作为书单使用,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