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

1937年,32岁的美国诗人罗伯特•佩恩•沃伦去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任教,在当地得知该州前任州长休伊•朗(Huey Long)的事迹:这位南方政客,自幼出身寒门,依靠刻苦自学,发奋攻读法律,得以出人头地。当上州长以后,他筑路兴学,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另一方面却独裁专制,陷入权利斗争的泥沼,他不惜一切代价拉拢和毁灭政治上的对手,最后被命运嘲弄,死于一位神秘医生的暗杀。
1946年,沃伦据此完成小说《国王的人马》,刻画了一个“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的政治群像。
小说的主人公威利•斯塔克,年轻时相貌普通,是个乡巴佬。他满腔正义,是个单纯理想主义者。但在从政的道路上遭遇一连串的现实打击后,他逐渐洞明世事真相,捉摸出政治的道理。他开始改变自己,竞选州长时“两眼炯炯有神,光彩四射”,意志坚定,如同上帝。最终,依靠群众的掌声,他爬上了州长的位置。
州长威利,是个民粹理想主义政客。他疯狂地报复曾欺骗他的政界,玩弄一个又一个的情妇。然而,暴政中却孕育着他的理想——他“要盖一座天下规模最他妈的大的、最金光逞亮的、福尔马林味道最浓的免费医院和保健中心。”他向州里的富人征税。他的理想和暴戾同样纯粹。
当威利有所醒悟时,却颇受嘲弄地死于外科医生亚当•斯坦顿的枪下。
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杰克•伯登,童年美好,但在6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出走,此后,母亲更换数个丈夫。杰克变得愤世嫉俗。少年时代的他,和前州长斯坦顿的女儿安妮•斯坦顿相爱,但由于他那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学,两人最终分手。
从报社记者到州新闻官,杰克沉迷过去,逃避现在。在一次调查中,杰克发现在童年时曾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欧文法官,也曾有过犯罪,但欧文法官不接受威利的恐吓,以自杀回答一切。而安妮,杰克的初恋情人、心中最美好的形象,也成为威利的情人。杰克大受打击,认识到“生命不过是黑色的血液的跳动和神经的抽搐而已。”他以麻木的姿态应对黑色人生。
这种姿态并不能维持长久,欧文法官死时,母亲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杰克才明白,母亲数十年来其实一直有爱情——欧文法官才是他的亲生父亲。而外科医生亚当•斯坦顿,安妮的哥哥,以为妹妹为了让他当上州立医院院长而屈身于威利,愤怒地杀害威利,与威利同归于尽。
这一系列的生与死,让杰克麻木的心渐渐苏醒。他找到了挑拨亚当行凶的人——政客达菲。他试图为亚当报仇,置达菲于死地。但当新州长达菲邀请他在州政府里继续任职时,他才醒悟,多年来,他和达菲一样,满手血污,一身罪恶。他回到故乡,和安妮结婚,并决定“走出房子,走进动乱的世界,走出历史又进入历史,承担起时间的可怕的责任”。
《国王的人马》,其名出自美国童谣《亨普蒂•登普蒂》:“亨普蒂•登普蒂坐在墙上头,亨普蒂•登普蒂摔了个大跟头,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都无法把它重新来拼凑。” 亨普蒂•登普蒂是个拟人化的鸡蛋。小说中,威利就是那个“摔了个跟头”的倒霉蛋,同时也是一个“伟人”。而他身边包括杰克在内的“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在沃伦笔下呈现出一个政客群像,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在政治斗争中沉沦,他们无法重新拼凑曾有的历史。
有的评论家可能会将《国王的人马》归类为“政治小说”,但沃伦本人否认过这点。沃伦所在的文学流派“新批评派”的主张很鲜明:文学作品是独立的。这意味着,文学自有其独立于现实之外的价值,另外,文学作品与其描述对象并非绝对等同。沃伦曾指出,政治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故事的形式,《国王的人马》表现的是“更深刻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更深刻的问题”?我们来看主人公的故事。威利,一个妄图主宰一切的暴君,他无视人的局限性,以为自己是万能的。他一再标榜人人有罪,“人是罪恶的结晶,在血污中诞生。人的一生从臭尿布开始,以臭尸衣告终。”“只有恶才能创造善。”最终,他自我毁灭。杰克,从愤世嫉俗到麻木不仁再到认清自身的罪恶,重新投入生活,他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威利与杰克的出发点相同——认为人人有罪(正直的欧文法官、美好的安妮也如此),但两人的结局不一样。因为,人可以选择,世人都可通过自我认知,了解自我局限,达到通向完善的道路(杰克的养父,那位律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结出了这点)。《国王的人马》将善恶的选择权放在个体的人身上,指向世俗伦理。
不妨引用美国文艺批评家布鲁姆对沃伦的认识:“虽然他(沃伦)绝非基督徒,却拥有奥古斯丁式的关于罪、错、过失和历史的信念。沃伦本人具有极大的幽默、讽刺的宽容和相当高的智慧,他大概是我所认识的最严肃的世俗伦理主义者。”
《国王的人马》中,精彩的句子如美玉遍地。沃伦用“像一块从湖底搅起来的湿透的木头”来描述人从黏黏糊糊的梦中醒来,用“好像有人在一桶羽毛的底部吹了一下双簧管”来比喻“敲门时听到房内瓮声瓮气地哼了一下”。诗人的语言天赋极为优秀。小说前半部,语言冷峻、简洁而幽默。中间写到凯斯•马斯敦的日记,用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口语。到了后半部,由于描写到杰克和安妮的初恋,风格变得华丽浪漫。尽管风格变化巨大,但平稳过渡,无脱力之感。
沃伦是美国的桂冠诗人,曾经依靠这部小说和他的诗歌两获普利策奖。半个世纪以来,《国王的人马》在美国畅销不断。今年9月,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上映,足见其魅力之久远。《国王的人马》,塑造的人物群像,个个性格鲜明,它就是那种人们想看到的好小说。
2006-8-23
1946年,沃伦据此完成小说《国王的人马》,刻画了一个“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的政治群像。
小说的主人公威利•斯塔克,年轻时相貌普通,是个乡巴佬。他满腔正义,是个单纯理想主义者。但在从政的道路上遭遇一连串的现实打击后,他逐渐洞明世事真相,捉摸出政治的道理。他开始改变自己,竞选州长时“两眼炯炯有神,光彩四射”,意志坚定,如同上帝。最终,依靠群众的掌声,他爬上了州长的位置。
州长威利,是个民粹理想主义政客。他疯狂地报复曾欺骗他的政界,玩弄一个又一个的情妇。然而,暴政中却孕育着他的理想——他“要盖一座天下规模最他妈的大的、最金光逞亮的、福尔马林味道最浓的免费医院和保健中心。”他向州里的富人征税。他的理想和暴戾同样纯粹。
当威利有所醒悟时,却颇受嘲弄地死于外科医生亚当•斯坦顿的枪下。
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杰克•伯登,童年美好,但在6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出走,此后,母亲更换数个丈夫。杰克变得愤世嫉俗。少年时代的他,和前州长斯坦顿的女儿安妮•斯坦顿相爱,但由于他那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学,两人最终分手。
从报社记者到州新闻官,杰克沉迷过去,逃避现在。在一次调查中,杰克发现在童年时曾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欧文法官,也曾有过犯罪,但欧文法官不接受威利的恐吓,以自杀回答一切。而安妮,杰克的初恋情人、心中最美好的形象,也成为威利的情人。杰克大受打击,认识到“生命不过是黑色的血液的跳动和神经的抽搐而已。”他以麻木的姿态应对黑色人生。
这种姿态并不能维持长久,欧文法官死时,母亲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杰克才明白,母亲数十年来其实一直有爱情——欧文法官才是他的亲生父亲。而外科医生亚当•斯坦顿,安妮的哥哥,以为妹妹为了让他当上州立医院院长而屈身于威利,愤怒地杀害威利,与威利同归于尽。
这一系列的生与死,让杰克麻木的心渐渐苏醒。他找到了挑拨亚当行凶的人——政客达菲。他试图为亚当报仇,置达菲于死地。但当新州长达菲邀请他在州政府里继续任职时,他才醒悟,多年来,他和达菲一样,满手血污,一身罪恶。他回到故乡,和安妮结婚,并决定“走出房子,走进动乱的世界,走出历史又进入历史,承担起时间的可怕的责任”。
《国王的人马》,其名出自美国童谣《亨普蒂•登普蒂》:“亨普蒂•登普蒂坐在墙上头,亨普蒂•登普蒂摔了个大跟头,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都无法把它重新来拼凑。” 亨普蒂•登普蒂是个拟人化的鸡蛋。小说中,威利就是那个“摔了个跟头”的倒霉蛋,同时也是一个“伟人”。而他身边包括杰克在内的“国王所有的马,国王所有的人”,在沃伦笔下呈现出一个政客群像,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在政治斗争中沉沦,他们无法重新拼凑曾有的历史。
有的评论家可能会将《国王的人马》归类为“政治小说”,但沃伦本人否认过这点。沃伦所在的文学流派“新批评派”的主张很鲜明:文学作品是独立的。这意味着,文学自有其独立于现实之外的价值,另外,文学作品与其描述对象并非绝对等同。沃伦曾指出,政治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故事的形式,《国王的人马》表现的是“更深刻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更深刻的问题”?我们来看主人公的故事。威利,一个妄图主宰一切的暴君,他无视人的局限性,以为自己是万能的。他一再标榜人人有罪,“人是罪恶的结晶,在血污中诞生。人的一生从臭尿布开始,以臭尸衣告终。”“只有恶才能创造善。”最终,他自我毁灭。杰克,从愤世嫉俗到麻木不仁再到认清自身的罪恶,重新投入生活,他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威利与杰克的出发点相同——认为人人有罪(正直的欧文法官、美好的安妮也如此),但两人的结局不一样。因为,人可以选择,世人都可通过自我认知,了解自我局限,达到通向完善的道路(杰克的养父,那位律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结出了这点)。《国王的人马》将善恶的选择权放在个体的人身上,指向世俗伦理。
不妨引用美国文艺批评家布鲁姆对沃伦的认识:“虽然他(沃伦)绝非基督徒,却拥有奥古斯丁式的关于罪、错、过失和历史的信念。沃伦本人具有极大的幽默、讽刺的宽容和相当高的智慧,他大概是我所认识的最严肃的世俗伦理主义者。”
《国王的人马》中,精彩的句子如美玉遍地。沃伦用“像一块从湖底搅起来的湿透的木头”来描述人从黏黏糊糊的梦中醒来,用“好像有人在一桶羽毛的底部吹了一下双簧管”来比喻“敲门时听到房内瓮声瓮气地哼了一下”。诗人的语言天赋极为优秀。小说前半部,语言冷峻、简洁而幽默。中间写到凯斯•马斯敦的日记,用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口语。到了后半部,由于描写到杰克和安妮的初恋,风格变得华丽浪漫。尽管风格变化巨大,但平稳过渡,无脱力之感。
沃伦是美国的桂冠诗人,曾经依靠这部小说和他的诗歌两获普利策奖。半个世纪以来,《国王的人马》在美国畅销不断。今年9月,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上映,足见其魅力之久远。《国王的人马》,塑造的人物群像,个个性格鲜明,它就是那种人们想看到的好小说。
2006-8-23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