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经济增长》举了一个印度人口问题的例子说明此书的精妙
看这本大作之前,有很多关于制度与经济联系的困惑,诸如:我们这的制度是有着诸多的问题,但为何经济得以在过去的20年内出现稳定的增长。这是否意味着制度能够保持与经济之间的彼此相对独立,还是一些问题会在经济进入停滞期,会更加猛烈的爆发?(读完全书,基本这些疑问,能得到某些层面的回答。时间紧张的人,可以重点阅读下“第四章 效率假说:西方世界的兴起”与“第五章 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 )
第一次经济革命
书上说到一个重点:“仅就人口而言,农业革命的作用可能大于工业革命”。这点,我想举个例子,就是关于印度的人口的爆发,在莫卧儿帝国时期,特别是在巴布尔到阿克巴时期,印度是相当富裕的,印度的棉纺织业进入早期的商业资本主义,向全世界出口,印度的劳动力因为进入手工工业化模式,人口增长变得平缓。当英国在18世纪开始统御南亚次大陆之后,英国的低廉的近代工业棉纺成品直接倾销至印度,进入摧毁了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被迫只能承担原材料的供应。大量已经进入的工业化的印度人口,被迫回归收益更低的农耕体系,印度人民只能自主的选择多生,来满足农耕的需要,多一个劳动力可以多一份收益。工业化的快速跑道之上,一步先,步步先,英国抢先了一个身位,就能不断扩大这个身位的领先优势,而印度只能吞下工业化后退至农业国的苦果,被动承担人口增长的现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倒退,我的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一直停滞在了一个古典国家状态,他提供不了那种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古典国家
书中举了一个“搭便车”的例子讲明了一部分古典国家的内核:“政治领域像经济领域一样,只有当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时,调整才会发生;否则,搭便车问题将阻止调整。”再以印度为例,他们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富庶兴盛,可以到处建造红堡之类的庞大建筑群,陵墓也能匪夷所思的建造出泰姬陵。对于莫卧儿帝国的历代大汗而言,他们需要处理好宗教问题、种族问题、开边问题、继承人问题就好,对于经济问题,财富已经可以满足他们挥霍的峰值,那就没法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经济上,他们对那种多余的锦上添花没有了兴致,认为是次要的。
工业革命与第二次经济革命
人类社会真正的巨大财富的积累是出现在了第二次经济革命,而这次经济的革命也带来了思想精神层面的巨大讨论,现在看当时的诸位大师在那个时间点思考经济的发展,也是很精彩,且有很大的启发性。
作者是用世界经济发展脉络思考本国的经济发展。作者见识的精妙之处众多,读者可以慢慢寻觅,很多时候隐秘在轻描淡写之间,要是能发现必能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