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2020年的特殊时期,我居家完成了这部书籍的翻译。
翻译初期我恰好到欧洲旅行,去到这世界上离精神分析源流最近的地方,没想到此行也是至今最后一次国际旅行。旅途归来,便开始漫长的封闭,在整个世界被一场耗竭割裂之时,我独自展开与弗洛伊德的这场对话。
我并不是研读精神分析最深刻的那拨儿人,但我研究生所在的专业又恰好是精神分析中国化为数不多的大本营之一,因为各种机缘,我当然也难免浸润在这“无意识”的洪流里。对于弗洛伊德这个从十几岁就出现在我的课外书里的人,我开始一字一句体会他。我独自走向他构建的每一个场景,独自寻找那海下的冰山是如何升腾起暗流。
本书所及的四个领域本是泾渭分明,但组合在一起却有其独特联系和对立之美。艺术、文学、爱与死亡,人们从这里出生,从这里离去,在这里生活又为这里困惑。
我想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刻陷入想象,为何“我明明是这样,我的所作所为却是那样”?无数个“明明”构成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纠结。这时候,我们便能感知弗洛伊德那“冰山”的存在了。这海平面以下的世界出奇包罗万象,不仅关乎我们个体的曾经,甚至触及整个人类文明的曾经。
在《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你会穿越时间和空间,看到摩西的举手投足,看到他每一缕须髯中代表的无限情绪,从那座静止的雕像,看到摩西面对背信弃义群像的怒火,感受到一部神话所演绎的剧烈震颤。仿佛你身边也倚靠着沉重的《十诫》,古老的艺术那么晦涩,人类的悲喜却惊人相通。
在《三个盒子》里,仿佛命运三女神就这样曼妙地站在你面前,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一个隐喻都紧紧联系着当下感受着的命运。我们回过头望见母亲,侧过身看到爱人,放眼望到死亡,就这样度过一生。
在《恋爱心理学》诸篇目中,我们需得正视那些隐秘而强烈的愿望。男人不待见轻佻,却深深爱着每个“轻佻”的女人;人人称赞着忠诚,却将川流不息的欲望当做人生最快意美好的桥段;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漂流,想把禁忌丢进最偏远的旷野,却在文明的彼岸发现,我们拼命压抑的动物性,还深刻地留在每一滴骨血里面。
最后是令我震撼的《一例 17 世纪附魔神经症个案》,与魔鬼交易的人终身活在癫狂的困扰里,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好似再也没有魔鬼出现。不过我们的时代却时时刻刻向我们兜售着交易的契机,那无法逃离的纠结,那最终灰暗的结局,无一不是一场没有教堂的惩罚仪式。
这本书似乎能为我们带来一整场生命,我们能看到出生,看到美丽与诗意,最后尘埃落定,望见生命的终点。
愿你我打开又合上这本书,仿佛在世间走过完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