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明得失:历史人物书写的明朝风云史
在中国历代朝代之中,明朝算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朝代,不到三百年的历史,皇权更迭,风起云涌。
最特别的是,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兄弟、叔侄相争皇位等常见戏码,还有皇帝失踪、出家、被掳、宦官专权等特别情节,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明朝特有的锦衣卫、东厂这些口碑恶劣、带有神秘色彩的特务组织也成为现在影视作品中常用的反派素材。
除此之外,明朝还有很多人与事都值得大书特书,妥妥的故事素材。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也浩如烟海,有正史也有各种真假难辨的野史。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明史专家樊树志认为,人创造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角,因此研究历史必须要着眼于其中的人物及其活动和表现,看到他们是如何创造自己的命运,书写历史故事。
樊树志所著的《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樊树志细说明朝人物》一书,即着眼于明朝历史中出场的知名人物,包括帝皇、权臣、佞幸、宦官、君子、小人等。通过46篇故事以及大量的史料考证,细说100多个代表性人物的特别故事,从中洞见复杂的人性和现实残酷的权力博弈,了解明朝兴亡三百年历史的始与终。
不堪压迫、揭竿起义是许多朝代更替的常见情节,明朝也不例外。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少时曾因为家中贫穷而出家做和尚,后来跟随熟人起义,再到自立为王,最后建立明朝,可以说时势造英雄。
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防备跟随他打江山的开国元勋权力过盛威胁皇权,便效仿汉高祖刘邦,将二十三个儿子封王建藩,以为可以保护皇权。
但不知道是他读得书少,不了解汉朝曾经发生过藩王作乱的历史,还是他对自己的统治和子孙的服从过度自信,没有料到这种藩王制最后会成为皇权最大的威胁。
当他的皇太子英年早逝、皇孙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后,不过四年,便被他的儿子、建文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帝位。朱棣为成祖,在位22年。建文帝则失踪多年,遍寻不果,后来据传闻出家做了和尚,年老时才回归皇室养老。这时候皇位上的皇帝也换了几代。
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件。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怂恿,过度自信,亲征北伐却败于蒙古军队,自己也被掳,扣押了整整一年后才得以回归,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了。
为了稳定形势,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为景帝。在跟蒙古谈判的过程中,是否要迎英宗回朝成为最有争议的方面,也让英宗和景帝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经过多番拉锯,最后英宗终于回归国都,却被景帝以疗养为名送到南宫幽禁,并且断绝了其他人与其的联系,深怕英宗复辟。但景帝此时也没料想到,数年后会发生“夺门之变”,英宗趁他生病之时复位,重新掌权。
被废的景帝不久便病逝,很大可能性是被害死的。英宗对景帝在迎接其回归朝廷的事上的消极态度必然感到不满,加上自己曾经历过复辟,又怎么会允许历史可能重演,唯有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这样看来,不知道是景帝更无情还是英宗更无义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再多的亲情也等于浮云。权力博弈的结局必然会有人成为胜者,有人成为败者。成者为王,败者的下场自然不会太好。
除了皇位的纷争更迭,皇帝下面的各色人等也构成了明朝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李善长、蓝玉、方孝孺、于谦、王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刘瑾、陆炳、严嵩、严世蕃、夏言、海瑞、张居正、魏忠贤、袁崇焕……
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里,有忠臣、奸臣、佞幸、宦官、君子,如繁星般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长河中纷纷登场,与帝皇们一起书写出一幅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明朝历史图景,真实的历史比电视剧还精彩。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掩卷沉思,我们能从这些历史和人物中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