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之美——不想画漫画的码农不是好硕导
科学一定是严肃的吗?科学一定是有趣的吗?对于一本科普漫画来说,最佳的依然是讲好一个故事。人们不知道教科书上拉瓦锡的照片其实是看向妻子的含情脉脉,爱因斯坦经典照吐舌头是因为嘲讽记者,大多数人也不了解博弈论,但是看过《美丽心灵》的观众,都对纳什均衡有一点点直观感受。而《图灵世界》讲了七个故事,深挖了每位科学家和他们人生节点中最重要的一段故事。让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计算机科学诞生至今,重要科学理论本源的起点。
普通人对图灵拥有的第一印象,大多来自于苹果logo,那个著名的咬了一口的氰化物毒苹果。人们通过背后故事了解到图灵悲剧的人生结尾,他不被世人所接受的性取向,他同意接收化学阉割的悲情与无奈。某种意义上讲,图灵也是那个时代的“玫瑰少年”。在康伯巴奇主演的《模仿游戏》上映后,图灵的形象多少被具象成一个不够社会化的高知份子,在清晨的薄暮中长跑,与同事十分不睦,幼稚的求婚,在文科生无法理解的0与1的世界中,建构出庞大机器不停歇运转,与一众科学家破译Enigma Code,提前结束了二战,也给历史永远留下了“考文垂事件”这个迷。
作为人工智能之父的图灵,也给后世科学界探索和电影节创作留下了诸多可能,无论是库布里克著名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还是赛博朋克经典《银翼杀手》,亦或是对于图灵测试更深探讨的《机械姬》,其实都可以溯源到1950年图灵发表的划时代论文,对于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可能性的预言,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AI”。当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假装自己未能通过,信徒杀死了造物主,文艺界的创作甚至一度引发人们的恐慌和哲学思考。如果发明出拥有自主独立思考的机器人,也就是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仿真人”,我们是否会成为疯狂的造物主,如《西部世界》一样杀戮,“人何以为人?”,是否会造成《攻壳机动队》中所探讨的“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思想是自主产生,而非机器造就,究竟是记忆造就了我们,还是我们造就了记忆”这样的迷思?互动游戏《底特律变人》中,玩家在选择中感受到了真实的痛苦与纠结,站在楼顶觉醒的仿生人绝望发问“I thought she loves me,but i was wrong”,游戏中无论玩家如何选择NPC都会死,导致有部分玩家甚至选择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剧情导致玩家在游戏环节一步步深入后,陷入真实的迷茫与怀疑,仿生人拥有“自主意识”后的人格觉醒,是否可以被成为另一类“人”?
这种独特的、迷人的,计算机背后的自有逻辑与哲学思辨,让不了解其原理的非专业受众,也能感受到计算机科学技术之美,感受到计算机科学带来的技术变革与革新。诚如序言所说,“如果计算机科学是一片汪洋大海,图灵奖就是一叶扁舟”,图灵本身所自带的天才光环与传奇陨落,他对于计算机发展的卓越贡献,是带领普通人了解计算机领域知识的一个窗口。
夏天,张老师说他即将出版一本计算机的漫画科普读物。秋天的时候,拿到这本书就一口气读完了。科研之外,或许也还有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而有趣,真的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了。科研之外,正如他所言,“回到计算机发展的起点,让更多年轻人将计算机视为一生事业,也让计算机科学家的科研精神感染下一代计算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