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值得珍藏的记忆,正在慢慢远去
小时候,特别崇拜那些手艺人,总觉得他们的手和别人的不一样,平淡无奇的东西到了他们的手上,就能瞬间化腐朽为神奇。
特别喜欢那些画糖人的,那糖丝就像是听他的话一样,顺着他的手弯过来扭过去,一会儿一条龙,一会儿一只鸟,一会儿又画成了一个孙悟空。
每次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实在不忍心破坏这样的杰作。
但是,近几十年来,工匠越来越少,许多民间手艺都在渐渐地消失。或许,这正是时代的结果,所有人都必须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发展。
谈正衡是一名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者,他曾经下过乡,当过赤脚医生。或许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促使他创作一些与民俗文化有关的内容,从市井中发现美,从街巷里找到真。
他的这本《故园奇人不耕田》中总共描写了70来位民间手艺人,这些人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一样鲜活生动,对于许多年纪稍长的人来说,这就是一本影集,一本记录着真实生活片段的黑白相册。
面对如今手艺渐渐远去的现实,谈正衡并没有过多地去介绍手艺,而是把笔触落在了“人”身上,手艺之所以会失传,主要是没了传承之人,没人愿意继续从事这样的事情。
或多或少,这些“人”曾经被人歧视,甚至被人欺负,若非生活所迫,他们或许也不愿意选择走街串巷卖艺的生活。
余德宝是一名锡匠,但长得难看,就被人取了“扒灰佬”的外号,虽然有一身好手艺,但常常被人戏弄。
要知道,这“扒灰佬”可不是什么好名头,被人喊得多了,连媳妇都娶不到。
其实,余德宝的手艺是公认的好,而且,还是个大孝子。
他有一个80来岁的瞎眼老母亲特别爱听戏,只要方圆十来里的地方有搭台唱戏的,他就背上老母亲去赶戏场。
有一回,他去晚了,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他只好背着老母亲到戏台旁边一个积水坑里站了几个时辰,硬是把戏听完。
当然,有些手艺是比较干净的,比如说裁缝。
丁裁缝也算是一生过得清闲,只是,太清闲了,一生都在为意中人守候。
和他一起长大的姑娘成了胡家大老爷的三姨太,他就默默地包下了胡家人所有的衣服。
要说他这技术也真是没得说,量身子量得特别准,一点都不浪费布料。
而且,他还得品出不同的客人都适合什么,贫与富,胖与瘦,适合的款式都不一样。
简而言之,这裁缝就是古老的“服装设计师”。丁裁缝这手艺,也算得上是远近闻名的一块金字招牌。
日本人打来以后,三姨太把自己用私房钱买下的宅子交给他看护,让他等着自己回来。结果,这一等,就是一生。
谈正衡的字里行间有一种魔力,平常且温暖,不同的人物,从事着不同的手艺而且性格迥异,却让人感觉一样的辛酸。
生不易,活不易,不正是因为生活本不容易,所以我们才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吗?
一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生活文学,一本值得我们收藏的历史影集!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