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实苦,但却值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中,讲述了为火箭铸“心”的高凤林的故事。
他是焊接火箭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不能超过0.01秒,否则就是焊穿管壁。而他,将发动机的合格率由29%提高到92%”。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组数据,让人深深的感触到:总有那么一些人,会触及你的灵魂,会抨击你的心灵深处,也许他们没有憾动世界的壮举,也没有感动世人的经历,却总会牵扯你生命里的某根弦,让你不由自主的向他们靠拢。
而这样的人文匠心,自古就是我中华传统,尤其是民艺人文形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句的大意是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谈正衡在他的《故园奇人不耕田》里,就记录了大量的匠人往事,民间行当,底层社会精湛的手艺人。我们一起来追忆“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
01 雅俗共赏说书人
都说当下红极一时的娱乐节目《脱口秀大会》卷得不行,脱口秀成员学历放出来就甩大家几条街:
呼兰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胡适、陶行知、闻一多等人都曾是这个学校的校友。
徐志胜,被脱口秀耽误的高级工程师,毕竟徐志胜是北京科技大学的硕士毕业生。
庞博,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还有个身份,是中科院的硕士,航天英雄杨利伟同事。
……
大家喜欢脱口秀的原因很简单,它输出了大家的情绪价值,网络嘴替,逻辑还对,每听一句,脑袋都恨不得点得和小鸡啄米似的。
但,在当年的说书场里,一个徐三瞎子,就可以秒杀以上全部。徐三瞎子这样对别人说:“说书要在紧要处套住人,这叫“小绳子”,书末还要拦包袱,叫“帽头”……先下通天柱,后定八根桩,还要摆起八卦龙门阵,绕上九连环,把人都拴住,这才叫功夫。”
脱口秀演员们头发少,据说是因为写稿薅的,说书人那是张口就来的,见谁都包你满意。给干柴烈火的上几个黄段子十八摸热身,给血气方刚的上一段精忠报国杨家将,文革来了就甩几条毛主席语录,三下两下把大家给整得妥妥的。
在那个清贫的年代,说书人打开了大家的精神世界,搁现在,怕是还可以缓解焦虑,包治百病。
02 老百姓的皮具护理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成名之前,曾被贬至贵州龙场任职,虚职闲挂,这让王阳明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思考:“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日复日的思索,据说在某一个午夜王阳明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他说:“圣人之道,我性自足。
之前总是想着由外及里追求天理,这从根本上就是一种错误,史称“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开辟千古心学的关键,也是他从此迈入圣人行列的人生标志。
利用闲暇时间,成就精湛突破的不只是只有圣人,我们儿时的修鞋匠个个都赛神仙。
杨皮匠就是个修鞋匠,但不知为什么当地人把鞋匠也都叫皮匠,杨皮匠做了一辈子的老布鞋,也不够养家糊口,常常自嘲:“皮匠一扎一个洞,只能够吃不够用”。
为了生计,皮匠们常常利用闲时搞多种经营,有时收来生皮子硝成熟皮子给人加工皮袄、皮背心,用烧红的钢锯条烫补塑料凉鞋,当时谁家要是有了皮鞋子,那是万万舍不得扔的,杨皮匠可以里里外外给你修整得和新的一样。
其实,刚开始,哪有什么行行出状元的心,只不过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罢了,谁想一不小心,就成了匠人了不是?
只是如今鞋坏了,上哪儿找这样认真的匠人们给修整呢?
写在最后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
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被物质裹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故园奇人不耕田》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
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分明看到了那个当物质需求越少,幸福感却被时刻放大,精神反而会更加富足、自在的曾经。
正是:“人生的行囊里,少背一点,会走得更久。”
认真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