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大师都很有意思
春节假期快结束时,在看的《月球》不知道掉到哪个角落了。人无聊了怎么办?于是就从书包里翻出了这本《荒野上的大师》,一翻开就被吸引了。在鞭炮声中的夜晚,随着这些民国时期的大师足迹,我真的时而提心吊胆,时而热泪盈眶,时而疑惑迷茫,时而一声长叹。
除了傅斯年、陈寅恪、吴宓、梁思成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咖,其他大师也很有趣很有个性。
有趣的妙人——赵元任
赵元任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四位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是胡适最敬佩的年轻学者。他的妻子杨步伟是中国最早的妇产科医生之一。
赵元任的妙,在于语言天赋。
他从小就喜欢学说各地方言,随着祖父的官路辗转于北京、天津、保定等地,他就跟着保姆学会了保定话,又跟着表弟学会了常熟话,跟着私塾先生学会了常州话。去苏州住了一年又会了苏州话,福州的伯母来照顾他,他又学会了福州话。十五岁去南京上学,又学会南京话。十几岁,学英文,又自学拉丁文,到美国留学学了德文和法文,到哈佛大学又学了梵文。
他对方言、语言有着天然的兴趣,当他来到清华国学研究所后,他就开始方言的田野调查,进行一场吴语方言调查。每去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去当地学校,让学生来当发音人,和学生交谈,让他们用本地自然的语音读字和说话,最终完成了《现代吴语的研究》。
他还试图走遍全国,比如他还去过潮州,学会了几句潮州话后还大胆地去车站买票,结果,说出来的潮州话让售票员误解了,他又用广州话说了一遍才解释清楚。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当时潮州和广州的交往是比较频繁的,才能两种语言切换自如。赵元任还在广东中山县的隆都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方言,既有闽南话的特点又像广东话,后来一调查才发现,这个隆都的大多数人来自福建的移民。
后来,赵元任回美国任教,也才三十多岁,出任美国语言协会的会长。
《荒野上的大师》记录了好多细节,我不一一尽述,有空了再慢慢写。
这七八年,陆陆续续看完好多考古的书,感叹考古这个事业,真的要在热爱、好奇驱使下,才能持续进行下去,而在百年前乱世之中,这些走出书斋的大师走向荒野,真的就是“我辈于乱世求研究,本为逆流之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