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从新式机构建立(警察)、权力的分裂与重组对成都城市化进程演进过程和变革程度的探讨,作者认为晚清新政开始时,有过留日经验的周善培试图将日本的警察制度植入成都,并且抱有很强的城市文明管理、经济繁荣发展的理想主义,但却面临着辛亥革命后成都市原有权力的瓦解,及官方毫无能力利用新政建立的机构完成集权的过渡,导致成都的政治十分动荡而又分裂,周原来建立警察机构以实现城市管理扩大,并力图以此凝结、革新旧政治体制的愿望落空,在各方斗争中,警察失去了来自中央大员资金预算的支持,只能将资金筹集手段转为向商人摊派,背离了其“革新”的初衷。在官方机构力量无法稳定扎根于成都市的情况下,军阀、秘密社团组织袍哥利用局势趁机在成都渗透,并以暴力方式实现对成都市的管理,以此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警察与军阀、袍哥相连接,改革的软着陆和机构的革新失败,商会、议会的权威和力量在军阀的压制下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出现分化,因此直到抗战西迁时,成都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广州、上海,S.K认为正是四川权力和平过渡的失败、动荡不安的环境及文化保守主义限制了成都的发展进程。白德瑞对书差的研究,即三费局处士绅与官方机构之间的较量,思维和逻辑正是受惠于此。最后,关于本书有一些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近代中国各区城市发展的进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组织与机构的建立、革新,权力的瓦解、重组与移交在各城市之间有何种体现?展现了什么样的城市转型和治理模式?作者最后一章虽然对比了成都、上海、广州之间的状况,不过结论给出的并不深刻。另外,本书的缺陷还在于几乎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论述新政和辛亥革命时期的警察组织的建设、警察在城市管理职能方面的扩张,八章中只有两章论述了1915-1927年杨森、刘湘控制下的成都市政建设,对1927-1937年状况的探讨几乎没有,而这段时期从1935年四川归政中央开始,应该有发生一些机构和组织方面的重组,但作者却没有谈及,在1915-1927,标题中虽提及“七贤五老”、基督教青年会在成都市政建设进程中的作用,给出的篇章却展现得很少,而且不够清楚。在写作上,S.K文笔还不错,书的趣味性比较强,商人用慈禧牌照挂在门上反对官方的那部分很逗。但是本书的编排有一个硬伤,注释全部放到了最后,真的很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