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湾故事到民族历史
本文2023年2月24日发于《嘉兴日报》。
初识王跃文,是因为其一系列官场小说,如《梅次故事》《苍黄》《国画》《大清相国》等,而《家山》无疑是作家走出舒适区的一次勇敢尝试。这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也是作家创作生涯中的野心之作。
一个地域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往往是一座富矿,提供了十分有营养的创作土壤。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是最能够嗅出这片土壤的味道,也最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脉动。王跃文是湖南溆浦人,《家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湖湘大地上一个叫做沙湾的村落。至于书名为何取作“家山”,用作家本人的话来讲——家山就是家园,就是家乡。中国人都有家国情怀,而家园则是全部家国情怀的根。我一边写作,一边琢磨书名。最后想到“家山”二字,心头一亮。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座家山,我写的是所有中国人的家山。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也可以作为《家山》恰如其分的注脚。其实,好的小说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部小说以其内容的庞博丈量着、也回视着湖湘大地的历史,不仅仅在于时间的跨度和人物的丰富上,更在于其通过本书传达出的从未变质的历史讯息和永不过时的文化思考。
小说通过多组人物展现了一个小地域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的地方史,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跨度中,折射出了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故事主要以劭夫、扬卿、齐峰三人为中心,开枝散叶,流淌开来。作者还塑造了佑德公、四跛子、桃香、梆老倌、有喜等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他们之间恩怨纠葛与爱恨情仇,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呈现了湘西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图景,进而勾连出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民族风貌。在虚构的狭仄村落中,扩辟出了广袤无垠的想象空间,给人以丰厚悠长的阅读体验。
既然是一部充满野心的写作,作家当然不会聚焦于小小的村落和微渺的人物。在一次访谈中,作家如此解释道,《家山》“不再仅仅是‘湘西纵队’的故事,不仅仅是我族上的故事,不仅仅是某个地方的故事,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家山》扎实、丰富、辽阔,展示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
是的,一个作家所生活的土地,会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他的创作,不仅在于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沃土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更在于这片土地的草木鱼虫、风土人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作家的写作习惯和叙事方式。
莫言在高密县的平原上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了无数个荒诞离奇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刘亮程在僻远安静的西北边疆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绚烂的清晨与黄昏,陈忠实在陕北大地上留下了白家与鹿家的家族史诗,贾平凹则在关中平原的书斋内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秦岭世界,而王跃文用这部《家山》,挖掘出我们这个民族朝气蓬勃的精气神,并在解构的同时进行了有力的建构,赋予传统道德以全新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