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不愿打扰爱情。
虹影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难以被划分阵营、类别的作家,她的一本《饥饿的女儿》带给我的冲击非常大,重庆地域特色浓重的文字既书写洇湿腌臜的往事也书写少女的怯静、战栗和献祭般的直接,是让我流着泪看完的作品。她的文字在我的印象里始终是非常切身的、可以且不惮于书写阴冷仇恨的快意的,而在这本书里却出乎意料的展现出她在中西碰撞中面目模糊的一面,大胆、锋利,以英国浪子裘利安的视角打开一个神秘诡谲、华贵雍容,又充满矛盾面的中国。
它本可以是一个自视甚高的西方浪子坠入这东方的神秘高贵的温柔乡的乏味故事,然而虹影偏要借此消解各方狗屁主义和虚妄的暧昧与拉扯。作为铺垫她讲述了裘利安与母亲的无间亲密、让他为此来到中国的革命情结、他的自由主义症结以及他对于中国那时穷困卑弱一面的难以触及,我几乎要以为虹影会书写宏大的伟业,然而她落笔匆匆带过这些,一如《色戒》般的在所有正确、光明的选择中,只看到胴体厮磨、抛开心中所有挂碍的、悖逆道德伦常的“爱”。
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捕捉到时代背景下的暗流涌动,然而却不像大多数的爱情小说那样,男女主人公被时代碾碎吞没,爱情成了战争的祭品,好像这样的爱情悲剧才能既表现了反战又歌颂其纯洁。虹影选择另一个角度,时代固然影响了他们,战前的思想碰撞让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且生动,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他们在陈旧的环境中格外忘我的、新鲜的情感魅力,怕爱、恐惧爱,以为向往革命,又被鲜血浇了个茫然。封建的、先锋的,都在热欲中消弭原本涵蕴。
她不沉迷于写滥了的你侬我侬,她让裘利安不耻于“相反,如果她决定爱他,而他因为她有丈夫,就顾虑,就拒绝,这才是缺乏道德勇气。”这样的想法,也让裘利安在明白自己陷入爱河之后,反复退却、反复沉默,最终在闵的质问中,恍惚发觉自己“既不能承受中国式的激烈的革命,也不能承受中国式的狂热的爱情。”他用西方人的傲慢去理解他所认知的这个新鲜世界,也是如此来理解闵,于是我们发现这个乍一看如此香艳的偷情故事,骨子里仍然在讲人的劣根性和人被无形捆缚着也仍然会拼死向爱伸出的手。
就如闵在文中所说的那句,“贱的对面不是贵,贱到底那才是贵。”于是荒淫到了极限竟可以品尝到爱情的滋味,在锦绣芬芳的世界更能嗅到溃烂发脓的一面。这是虹影用文字所塑就的世界。
最后,花城真的好爱虹影,这是虹影已出版的作品里装帧最美的一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