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中国
在古代战乱年间,人们带兵打仗总是要迅速拿下某一处要塞,陇坂便是这样的存在。
陇坂又称陇山、六盘山,是关中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界线,也是古代中原地区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界线,可所谓是中西互动的轴心。
陇山山高而长,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且它北连沙漠,南带泾、渭。
我们都知道关中四塞为潼关,武关,萧关,大散关,其中的萧关便又名陇山关。陇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天然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合流穿切形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险峻,具体有多险峻呢,陇山的西南端高度为725米,到达山脊部门海拔突增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也高达2928米。这个高度放在古代我们可想而知它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说,陇山既是是关中西北一带最具优势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
秦人在进入关中之前,便以陇山为轴心,催动了陇西高原游牧文明和关中平原农耕文明的互动。而秦人在陇西高原和关中平原的斗争,也是文化融合的过程。
《翻越陇坂》是一部非虚构历史文化随笔,作者以陇坂为圆点,跨越时间的维度,放大东西互动,解剖中国历史进程,聚焦古往今来的十二位人物,让读者全方位了解陇山一带不仅是政治军事上的战略关隘,更是在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张骞出使西域,我们向来是知其带来的历史意义,却很少关注它背后的故事。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张骞率领一百余人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翻越陇山,此时张骞心怀壮志,带着勇敢与无畏,还不知自己这一去便是十三年。虽最后是从西域逃回来的,但仍是带回很多关于西域的信息,这也为后续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做好铺垫。
公元759年夏末,杜甫辞弃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离开华州,去往秦州。出长安逾陇,必须西翻陇坂,从关中平原走来的杜甫,曾多次在诗歌中提起陇山,用诗歌的神韵把潦倒穷愁表述出了后世无人能及的高度。
读完《翻越陇坂》,仿佛一下子看尽了十二位历史人物的一生,像看电影般,站在宏观视角看着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陇坂辉煌、在陇坂惆怅,在陇坂命运互相交织。看着他们演绎了自己的一生,演绎了“历史中国”,创造了“天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