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枷锁的自由,飞往何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熟悉三岛由纪夫的读者,提起三岛或许会想到这几个关键字:情欲、战争、自由。必须承认,三岛对暧昧情欲的描写总是那么细微又恰到好处,不独讲情却处处是萦绕人心的细节,不明讲欲却处处有引人遐想的情节。战争与自由,是三岛赋予自身的人生命题,他的大部分作品无法绕开这两个关键词,或许他也不想绕开,他总想在其中寻找出什么答案来,没有固定的问题,但答案必须是能说服他自己的。
那么,他要的答案是什么?
《雨中喷泉》或许能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此次企鹅·轻经典仅选取了三岛的六篇短篇作品,外加一篇访谈录,作为《雨中喷泉》这本小书的全部内容。要注意,这些作品并非随意选取,而是“有意为之”。这些作品的核心主题均离不开对冲破枷锁、飞向自由的向往,更进一步,是对道德伦理秩序提出了挑战。而这些心灵为之受困的纠结与精神升华,都发生在日本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尤其日本战败以后。
把《酸模——秋彦的幼时回忆》编在这本小书首篇,是个不错的安排。这部短篇是三岛在13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通过儿童与逃狱者的相遇来探讨枷锁与自由的人生命题,文中没有啰嗦累赘的地方,简洁干净的感觉与孩童纯净心灵一般,在这样的语境下发问或许是最有力的——何为罪?人是否应该为自己不服的罪名妥协?人若有罪是否能得到宽恕,并且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在《酸模》里,监狱成了观察人性的试验品,不同的大人与孩子围绕这被称之为“灰色的房子”的建筑展现他们内心的不同态度。污浊是它与被它包围的群体的标签,孩童的纯真是洗涤污浊最好的途径,事实却是,制造污浊的人并非完全是灰房子里的人,同样,灰色的房子也不是真正的枷锁,不宽容的人性以及强调秩序的道德伦理观念才是束缚自由的始作俑者……
至此,不得不再次佩服少年的三岛。
一部颇让人“猛然一惊”的短篇是《春子》。这篇小说创作于1947年,即战后,同样试图冲破常规的伦理秩序,而它表现得更极端一些——如今看来不算出格,但在上世纪40年代,是不被认可的话题——小嫂子之恋。小说开始交代了春子丈夫死于战争,春子与年轻司机私奔等事,预先刻画了春子破坏伦理秩序的形象,最让“我”和读者震惊的,在于“我”撞见了春子与路子(春子的小姑子)相拥交缠的一幕。在此之前,三岛仅以“我”的观察以及模糊的感觉猜测两人之间特殊情谊,殊不知两人关系已深入到这一层面,甚至最后还试图将“我”同化,融入她们,一起冲破伦理秩序的枷锁,拥抱欲望下的自由。
《雨中喷泉》不甚强调伦理,但也是一部尝试打破秩序、让场面在可控与失控之中摇摆的短篇作品。少年不爱少女,却为了尝试控制带来的成就感,欺骗了少女的感情。他在喷泉旁向少女提出分手,那一刻开始少女泪流不止。少年因此由对把控场面充满自信,转变为对场面失控不知所措。最后才发现,少女不受控的哭泣与少年的“分手吧”,与喷泉都没有关系。
“在他看来,雨中的喷泉,不过只是在重复着一种徒劳无益的行为。”这句话点明了这篇小说的核心,不管是小说中的少男少女,还是现实中的人们,大家都试图要把一切保持在自己可控范围里,即使中途花费了巨大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要做这样无谓的挣扎。明知道结果如此(一切徒劳),为何还要这样或那样?这个问题,在三岛得知日本战败后,始终缠绕着他的心。若把这个问题以小见大,抛给读者,让读者举一反三,读者又该如何回答?
“小说的素材并非是人生阅历抑或思想,措辞才是。”这一句道尽了三岛创作的内核。不管内容如何,形式如何,他试图冲破人类设定的秩序与枷锁,追问人类自由的界限,始终是他创作的源泉。也许,自由是目的地,战争及其带来的后果是枷锁,情欲是追梦者带着镣铐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