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记《假病》后的故事
沈燕
又是一年清明时。家人给我发来照片,他们已上完坟、祭完祖,正要吃团圆饭。饭菜可能稍有不同,但仪式年年如是。不过如果拉长了岁月,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曾经站在桌前祭祀祖先的人,自己也终于变成了被祭祀的祖先,就像我的爷爷和奶奶,他们也开始借着子孙后代点燃的三柱清香回来飨食人间烟火了。
不知不觉间,《假病》出版一年了,这本书也是献给我奶奶的。里面写到的葬礼,写到的阴阳间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未能见她最后一面的遗憾。现在回想起来,抛开学术论文这一点,它更像是我个人的治愈之旅。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出版后,它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在人世间漂流,像旅行青蛙一样,时不时给我寄回一张明信片,告诉我它又去了哪里,又遇到了什么人。
事实上,在即将出版及刚出版的那段时间,我比较紧张和焦虑。我不确定这样肆意探讨人鬼神的书籍,会给我的家人、家乡带去什么,会给我的专业、母校带去什么,又会给社会大众带去什么。我担心批判的声音会不断晕开。一方面我自知它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我又会不自觉将之推至最坏的境地。好在当时身边的师友给了很多肯定和鼓励,而家乡的亲友也纷纷发来真诚的或长或短的“读后感”,再加上后来在参与的读书会和讲座活动中都能接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共鸣与善意,慢慢地,我终于开始意识到并接受它好像确实没那么糟,它好像可以阐释或者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某个柔软角落里的珍贵的东西。
而对每个人来说,这个珍贵的东西都不太一样:对有的人来说,它是回忆与纪念,对儿时的家乡、对已过世的亲人;对有的人来说,它是理解与珍惜,对身边的家人,特别是对父母或祖父母;对有的人来说,它是接受与敬畏,对生与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存智慧……很庆幸,这本书能带给人一些温暖的感受与反思。
九里村的世界是人、鬼、神共处的世界,在村民心里,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逝者不过是换了一种“鬼”的形态,因此九里村的“鬼”并不可怕,他们的存在恰恰能让九里村的村民更加努力地去活着、去生活。费孝通先生曾在《鬼的消灭》里说:“没有鬼的世界里,人生是轻松的。他们的眼睛可以一直望着前面。可是我总觉得它缺一点东西,使我不愿羡慕他们的生活。”我想,缺的这一点东西,正是“鬼”所能带给我们的对自我这一生命存在形式的感知与反思,我的来处、我的去处以及我的当下。而清明的一场雨、一炷香、一桌饭菜、一袋纸钱、一声叫唤、一场回忆,正可以是你驻足,与祖先、与自我对话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