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深,启发之多,超出预期
当初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是怀疑的,看作者曾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以为是那种烂俗的老干部回忆录。 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动之深,启发之多,大大超出了我的意外。 感动在于作者陈行甲的赤子之心。时任湖北书记当着他面说的一段话恰如其分: “行甲身上能看到难得的理想主义。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目标不会那么具体,所以不会因为具体的目标实现而懈怠,也不会因为目标没实现而气馁。这种人还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 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与现下的体制是不相容的,作者在仕途高光时刻辞职做公益,可以说是一种选择,也可以说不是。 最有启发的地方就在于此,一个人要如何扩大自己生命的丰盈? 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到考上大学,追到女神,再到清华读书,美国留学,成为年轻的处级干部后却辞官投身公益…陈行甲经历的丰富已非常人可复制,而更难为可贵的是他在各个人生阶段一以贯之的热情与专注。 从事公益后,寒门贵子陈行甲更意识到,贫困的代际传递比起他的年代要严重得多。他提到KSA教育理论,说现在穷人家的孩子与富人家的差距不在Knowledge,也不在Skills,而在Attitude(态度。或者更准确的翻译是视野,见识),深以为然。 而陈行甲的幸运就在于,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超越他阶层的Attitude,并为之努力至今。 末了,陈行甲读北大的儿子写的跋也非常好,这里摘抄其中一段: “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 真的太棒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