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得出来作者下了很多功夫,史料十分充足,很全面的还原了许多晚清时期发生的事情以及众多女性,还蛮有意思的。
比较有意思的感悟有两个,一个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我注六经也就是我去还原六经,六经为主体;而六经注我是以我为主体,六经只是作为一个引用的注脚,用来表达我的思想的一个工具。我一直是很认同‘六经注我’的想法,名人名言(已故)的作用不就是拿来用的吗,借她们的口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断章取义也没什么,旧瓶装新酒也正常。而且,这实际上也是那些名人之所以有生命力的原因。反过来说,批判名人名言也不过是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正反都可用,没有什么高劣之分。要是在引用过程中,造成了什么对她的伤害,其实也很难说是好是坏,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不同,不过,说实在的,干嘛那么在乎一个死人呢。不过私心来说,我还是很希望那些已故的女人能够有一个‘正面复活’的。第二是没想到惠兴的死居然还有满汉之间矛盾的因素在,这本书确实挺好的,很还原。另外刚开始兴女权的男人真的还是有点疯的,很激进啊。不过在国家层面的宏大主张还是占主导的,国之丧为女人,所以兴女权,先把清朝不行的锅甩给女人,这是男人一以贯之的角度,当然,贡献肯定是有的,只是淹没了许多女人的真实声音,而只有女人,才会从自身出发,去言自立自强。最后,其实这些“鼓吹”与明清时期的贞女还是有着丝丝缕缕的相似之处的,所谓“男降女不降”,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女人得洒热血。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