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坂,是中国历史的支点
——读阎海军《翻越陇坂》 “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美国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chongtu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这样说。在亨廷顿的认知里,中国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国度,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实际上却是一个文明,正因为中国拥有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中国才总在最危难的关头,如同沉睡的雄狮苏醒过来,最终走出困境。 众所周知,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保持了传承、延续至今,中华文明亦是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文明。 这样的传承与延续,为什么是在中国呢?若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得研究中国的古往今来、了解中国的历史了。 《翻越陇坂》一书,就是这样一本微缩的中国历史。参看本书,我们便能对中国的历史略知一二了。 作者阎海军,是知名非虚构作家,《崖边MOOK》主编。已出版包括《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在内的众多文学著作,其中《崖边报告》入选包括“华文好书”在内的众多奖项。 本书属于非虚构历史人文地理写作,作者以陇坂作为历史横断面,追述包括秦皇汉武直至清朝的林则徐在内的12位历史人物人生轨迹并梳理他们翻越陇坂的时代背景及过程,深度解析中国历史进程。这12位历史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方面,体现了中国文明的全面发展。 一、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可以永世延续? 这得利益于中国的地理位置。 你知道吗?任何一幅标准版本的中国地图,东西对折线就在陇山,陇山与贺兰山绵延南北,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而陇山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东是平原,以农耕为主,向西是高原,以游牧为主。在气候上介于400-800MM等降雨量之间,这就赋予了陇山一带极强的张力,孕育了适应能力更强的种族,其生存能力既能向低阶位的东方俯冲也能向高阶位的西方爬升。 因而,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就有人翻越陇山。关陇大地,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互动融合中,衍生出了鲜活的人文,创造出了有温度的人类历史。 历史,则在历史人物身上得以显现。 二、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通过自己的生平,为历史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 秦王嬴正倚靠先秦30多代王公600多年的积累,终于于公元前221年横扫六合一统中国,并自称始皇帝,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方便了国家管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尽管他兢兢业业,马不停蹄地翻越陇山,西巡北巡东巡喧示统治,想让自己的威德万世永昌,秦国却依然如昙花一现、二世而亡。 也许,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属于他的辉煌就得嘎然而此。因为,后世的帝王,都在复盘他功业,让统一的中国版图越来越大、臣民越来越多、国家越来越强大、文明越来越繁荣。比如汉武帝刘彻 。 汉武帝刘彻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唯才是举,翻越陇山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原本是为了配合汉武帝联合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从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到中亚西亚,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的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其作用远远超越了军事目的,既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发,也加强了勤劳的人们对外开拓的精神。 说起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能不提杜甫。 杜甫的一生十分坎坷。他出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坚决不向权贵低头,毅然辞官归隐,离开华州前往秦州,经过必经之地陇坂时,杜甫感慨道:西上陇坂,羊肠九回。杜甫经过千里的跋涉,到达秦州后,沉闷的心情因陇坂的艰险难行而受到强烈冲击,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反而从此得以释怀。我国历史官场上少了一位不得志的官员,却在文化历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本《翻越陇坂:从东西互动到天下中国》,里共有十二位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每一位都是名垂青史,都带有不为世人忘记的时代烙印。 本书适合仔细研读,从人物知历史,不失为非常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