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变宋》,问国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个星期,陪一位学者到北京法源寺,进门时瞄了一眼简介,愕然发现北宋皇帝钦宗及众多皇室曾被囚禁于此[1]。往事如烟,思绪不仅回到了一千年前的繁华富饶但又软弱可怜的大宋王朝。1127年,少数民族金朝军队攻陷繁荣富饶的北宋首都开封,大肆搜刮金银、珠宝、字画[2]、财物之后,掳掠两任皇帝、皇族、贵戚、大臣、美女、工匠等14000多人得意洋洋地返回北方,参加“牵羊礼”[3]的受降仪式。这件破国被辱的事件标志着宋朝大半疆土沦丧,大部分汉族生活于异族铁骑之下,直至最终灭亡。尊严被残踏,国民被奴役,财富被掠夺,史书上将这次汉民族最大的、最刻骨铭心的耻辱称为“靖康之耻”。穿越历史时候,回到党下,站在这座由唐朝皇帝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阵亡将士修建的寺院里,在这座缅怀忠义之士的地方,金主完颜亮把两个汉民族皇帝囚禁在此,征伐与投降、强大与虚弱,功业与屈辱,对比强烈,更加衬托出“靖康之耻”不仅仅是一场亡国祸事,更是民族文化的灾难,是一次必须牢记的必雪之耻。悲古怀今,痛定死的,不由追溯,为什么一个前期被称为世界最富裕的帝国,变成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个朝代?
翻阅历史,北宋继承者——南宋皇帝赵构将失败归因于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变法功过,一千多年来争议不断。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分为截然相反的两极:反对者说变法误国误民,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赞同者则认为变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超越世人一千年。总体上讲,在宋朝之后的八百年间,王安石变法一直被否定,王安石也被看成祸国殃民的“小人”“奸臣”。但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初,随着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引入,一些学者从现代经济的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观点发生了反转性变化。近代学者惊讶地发现,一些现代经济社会制度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就由王安石提出来了。维新变法先锋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实在了不起,青苗法不就是现代推崇的小额信贷制度吗,保甲法不就是西方的警察制度吗?市易法不就是现代的仓储制度吗?这些都由一千年宋朝的王安石提出来并具体实施了。而且王安石很有市场经济的眼光,比如保马法,原来国家养马,养得又不好,花的钱又多,王安石交给老百姓养马,养得好,国家给补贴收购,用现代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战马饲养的问题。[4]所以,梁启超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搞的那套政策东西直到今天,用现代化的眼光去看,仍然不落伍。王安石是一个从当代穿越回去的人,用全套的现代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造千年前的大宋王朝。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两种模式,跟多地人发现既有优点有优缺点,所以,针对王安石变法,林语堂得出“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永远是为害甚大的”的推断。但对于这场“神圣”与“为害甚大”的矛盾现象,林语堂认为“王安石所鼓吹的那套道理与中国当时所付出的代价,至今我们还没有弄个清楚。”[5]
从林语堂到现在,又过去了几十年年,工业社会走到了信息时代。国家又逢转折的关键点,那么,是不是到了该弄清楚的时候了呢?
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的书是《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从政策实施过程失效谈起,描述了发生在中央、地方的争论,全景式地展现了新法政令的执行。,
[1]此后,宋钦宗及被俘人员被押解到中京、上京、韩州(辽宁昌图八面城)和五国头城(黑龙江依兰县),死在异国他乡。
[2]金军攻下开封,搜刮文物字画,作为战利品用车装运到北方。其中,因为苏东坡和司马光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塞外,金军特别索求苏东坡和司马光的书画,两人的一部分作品被带到金国。
[3]牵羊礼是指当时金国的一种受降仪式。牵羊礼要求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游行,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当年,宋徽宗、宋钦宗等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身,游行到金朝的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牵羊礼”是对宋朝极大的侮辱,特别是后妃、公主等女性而言,不仅在“牵羊礼”游行时裸露身体,仪式前后多沦落为金国贵族的玩物。宋钦宗的皇后朱琏等不堪忍受侮辱自杀。
[4]梁启超:《王安石变法》,东方出版社,2009年3月。
[5]林语堂:《苏东坡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