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中的世界史

理想国最近几年推出了不少聚焦微观史学的优秀历史作品,如《奶酪与蛆虫》《漫长的余生》《马丁·盖尔归来》等,《维米尔的帽子》大致也可属于这一序列。该书为加拿大著名历史学及卜正民的代表作之一,他从荷兰画家维米尔的绘画(涉及帽子、银币、烟管等物品)切入,并从这些画作勾勒出了广阔的世界史图景。
具体而言,这本书以微观视角(绘画)切入宏大主题(世界史),从形而下者(器物)推向形而上者(体系),既体现了德国兰克史学的特点,也吸收了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可谓切中历史研究之肯綮。正如年鉴学派代表人物马克·布洛赫所说,理解活生生现实的能力是历史学家最基本的素质。但作为历史学家,如何在理解现实的基础上追寻过去,从而回溯并还原不可复现的历史,无疑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优秀的学术素养。

在这本书中,卜正民教授旁求博考,参考了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严谨论证,试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同时,秉持“总体历史”的理念,坚持“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不仅关注琐碎的细小物件与表面的历史事件,更探求由绘画所勾连起的地区-区域-全球的结构-功能关系,从而发掘历史深处的发生规律与运行机制。
这部著作体现了卜正民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研究功底,那种强大的“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的资料分析能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统合汇编能力,以及由点成面、由此及彼的丰富想象能力(当然没有逸脱于严谨的学术框架内)。比如,由明朝的故事推及全球的故事,由中国的景德镇瓷器推及它们对荷兰家庭的影响,由中国人的吸烟习惯推及烟草的传播与接受。

正如史景迁所评价的,这本书兼收并蓄,卜正民教授汲取维米尔画作的多处细节,引导我们出入17世纪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广阔世界。阅读这本书,仿佛有一幅世界史的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我们也与17世纪的全球发生了碰撞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