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阅读《共情时代》时,我最想明白:什么是共情?
简单说,应该是,他人的感觉能在我自己的体内产生共鸣,也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复杂一些的答案,共情心可以让我们直接进入另一个“非我的自我”。
作者弗朗斯•德瓦尔用轻松的语言解答“非我的自我”,我总结为:共情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反应。不管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感受到的相同感情,不用刻意,而是自然而然。
也就是说共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真正的共情,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情绪感染。
《共情时代》的作者用容易阅读和易于理解的角度,讲述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的科普知识。

共情心的原理
共情的能力最初应该起源于对后代的抚养。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受苦受难,大脑会把我们自身经历的记忆唤醒,这种记忆是不经过思考的,自动激活的神经。
我们不自觉和认同感的人产生共鸣,情绪被他们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情绪的感染可以和他人和自身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书中举例了对灵长动物的研究,黑猩猩是聪明的,研究人员对它们的长期观察得出结论:人类不是唯一可以“感同身受”的动物,黑猩猩也有同情心,它们也有我们称之为“人性”的感情。
共情的能力和应用范围
作者用了6章介绍共情的行为和心理,借助了大量对动物的研究,归纳为:小孩,黑猩猩、大象、狗……都具有一样的共情能力。
共情在人性中根深蒂固,在社会中我们往往需要可以压制这种天性,在战场上对敌人毫不留情,也是必须要压抑住共情。
行为之父约翰·华生成功的训练婴儿,让他们对毛绒玩具产生恐惧。通过这个心理实验至少可以证明一点: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人类至关重要,共情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看到《华尔街日报》评论本书说:弗兰斯•德瓦尔在黑猩猩身上看到了我们更好的一面,尤其是我们的共情能力。
德瓦尔博士通过研究收集了充分的证据,证明我们对他人痛苦的理解能力,这是同情和慈善的催化剂,深深植根于我们这个物种的起源中。
弗朗斯•德瓦尔研究共情,想通过《共情时代》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一种理念:
人类天性中同时有另一些特质,将人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这和其他动物群体中的凝聚力并无二致。动物也会同人一样,调整彼此的步调,协调彼此的行为,关怀弱者,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