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现在还有理想吗?”
“好像有吧”
“我现在就只剩下赚钱和所谓的生活了”
“理想多半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怀念和吊胃口的”
和久违的老同学在网上聊天,竟然说了我最不愿与自己说的。仿佛在那一刻看到了青春年少的我们瞬间苍老变作了此刻的模样,还要嘴角苦涩着上扬,硬是违心的给这样的对话加个矫情的罪名。我想我们终于还是失去了拼力追逐某种东西的力量和勇气。于是,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有些恶搞又有些无奈。其实我们曾经知晓自己真的想要的吗?我们真的能够远离这里,远离人群,执着于某种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吗?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傍晚的北京下着滂沱的大雨,平时清天白日里都懒得出去,却在这样的雨伞都毫无作用的夜里有着非出去不可的愿望。不得不说安妮宝贝的字总是会让人有种无能为力的怅然若失,甚至有时候是窒息的绝望。我总是能够在那样的轻描淡写的文字里越来越迷失自己,有的时候甚至是失控般的心情糟糕上一阵子,做他人眼中诡异的举动,说好友眼中陌生的我才会有的言论,我想那是种虚无的癫狂吧?我想我需要喘口气让自己能够继续苟活下去,于是湿了鞋子,湿了裤角,这样的夜里,这样的伞下,让这样心境下的自己反而觉得安全。
我逃也似的离开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将自己置身于同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擦肩的环境里,仿佛此刻只有这样的陌生感所生出的距离才能够真正的让自己畅快的呼吸。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像善生,内河,庆昭那样灵魂与渴望,至少在一生中的亿万分之一秒有过这样的念头:这是我要的世界吗?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内河,善生,庆昭,不过是三个骨骼相似,血脉相近的人,至少灵魂中的某个部分是相同并且相通的。 善生对“这个世间从无进入的激情”, 庆昭是“不能够适应一个陌生人离她如此接近” 内河却是“提前盛放,提前枯萎”,他们都是与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的人,善生是颗冷漠结冰的心,庆昭是疏离遥远的姿态,而内河则是对所有世俗道路的质疑和背叛。他们是与这个世界不相容和的人,以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姿态活着。与一切亲近的事物保持距离。就像是活在我们灵魂深处的那个人,总是挣扎着要逃离,总是感到空洞的孤寂。那些特立独行的游走在世上的人,真的是在随心所欲的活着吗?那种无力而又无奈的抗争是在对付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还是根本就只是和自己呢?
内河死了,却没有一个冰冷的尸体作为结局,善生仿佛仍旧活着,然而却在那样的文字描绘的梦中死去,庆昭为人“妻”,与那个名为“宋”的男子,但却仿佛苟活得更加的波澜不惊,黯然无神,似乎能看到她一并死去的结局。
我们所有的人大概都向往着能够抵达那个莲花隐藏的圣地,那个美好的不真实的地方,然而,那样的地方真的像墨脱一样真实的存在吗?也许它存在的意义真的就只是一种指引吧?
庆昭说,我们其实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无望的事。那么我们的对于这样无望的事,除了承受还能够真的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过是如善生一样的灵魂习惯独自来往的人,我们不过是背负着伤口行进的旅者,那样的缺失,终归是我们永难弥补的东西。
这样的故事就像是在浓雾的森林中演出的舞台剧,因为厚重的雾气让我们看不清台上人的面目,只是隐约的了解了剧情,感知了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轮廓,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但还是能够轻易的被感染,被影响,从而怀疑起自己的那个世界。
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质疑我们所要的未来,年老的时候,我们常常耿耿于怀曾经追逐过的过往。成功的时候,我们彷徨于繁花似锦的来路,失败的时候,我们怅惘的慨叹所求之物重量几何。得到的永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我们想要的我们却似乎永远都不知道。
“好像有吧”
“我现在就只剩下赚钱和所谓的生活了”
“理想多半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怀念和吊胃口的”
和久违的老同学在网上聊天,竟然说了我最不愿与自己说的。仿佛在那一刻看到了青春年少的我们瞬间苍老变作了此刻的模样,还要嘴角苦涩着上扬,硬是违心的给这样的对话加个矫情的罪名。我想我们终于还是失去了拼力追逐某种东西的力量和勇气。于是,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有些恶搞又有些无奈。其实我们曾经知晓自己真的想要的吗?我们真的能够远离这里,远离人群,执着于某种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吗?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傍晚的北京下着滂沱的大雨,平时清天白日里都懒得出去,却在这样的雨伞都毫无作用的夜里有着非出去不可的愿望。不得不说安妮宝贝的字总是会让人有种无能为力的怅然若失,甚至有时候是窒息的绝望。我总是能够在那样的轻描淡写的文字里越来越迷失自己,有的时候甚至是失控般的心情糟糕上一阵子,做他人眼中诡异的举动,说好友眼中陌生的我才会有的言论,我想那是种虚无的癫狂吧?我想我需要喘口气让自己能够继续苟活下去,于是湿了鞋子,湿了裤角,这样的夜里,这样的伞下,让这样心境下的自己反而觉得安全。
我逃也似的离开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将自己置身于同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擦肩的环境里,仿佛此刻只有这样的陌生感所生出的距离才能够真正的让自己畅快的呼吸。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像善生,内河,庆昭那样灵魂与渴望,至少在一生中的亿万分之一秒有过这样的念头:这是我要的世界吗?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内河,善生,庆昭,不过是三个骨骼相似,血脉相近的人,至少灵魂中的某个部分是相同并且相通的。 善生对“这个世间从无进入的激情”, 庆昭是“不能够适应一个陌生人离她如此接近” 内河却是“提前盛放,提前枯萎”,他们都是与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的人,善生是颗冷漠结冰的心,庆昭是疏离遥远的姿态,而内河则是对所有世俗道路的质疑和背叛。他们是与这个世界不相容和的人,以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姿态活着。与一切亲近的事物保持距离。就像是活在我们灵魂深处的那个人,总是挣扎着要逃离,总是感到空洞的孤寂。那些特立独行的游走在世上的人,真的是在随心所欲的活着吗?那种无力而又无奈的抗争是在对付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还是根本就只是和自己呢?
内河死了,却没有一个冰冷的尸体作为结局,善生仿佛仍旧活着,然而却在那样的文字描绘的梦中死去,庆昭为人“妻”,与那个名为“宋”的男子,但却仿佛苟活得更加的波澜不惊,黯然无神,似乎能看到她一并死去的结局。
我们所有的人大概都向往着能够抵达那个莲花隐藏的圣地,那个美好的不真实的地方,然而,那样的地方真的像墨脱一样真实的存在吗?也许它存在的意义真的就只是一种指引吧?
庆昭说,我们其实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无望的事。那么我们的对于这样无望的事,除了承受还能够真的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过是如善生一样的灵魂习惯独自来往的人,我们不过是背负着伤口行进的旅者,那样的缺失,终归是我们永难弥补的东西。
这样的故事就像是在浓雾的森林中演出的舞台剧,因为厚重的雾气让我们看不清台上人的面目,只是隐约的了解了剧情,感知了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轮廓,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但还是能够轻易的被感染,被影响,从而怀疑起自己的那个世界。
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质疑我们所要的未来,年老的时候,我们常常耿耿于怀曾经追逐过的过往。成功的时候,我们彷徨于繁花似锦的来路,失败的时候,我们怅惘的慨叹所求之物重量几何。得到的永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我们想要的我们却似乎永远都不知道。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