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中的思维方法与线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问题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路径1:自然哲学(还原/探寻质料根源)
分支1:生成论(时间上回溯)
分支2:构造论(空间上分割)
路径2:形而上学(定义/探寻本质规定)
#线索1:生成论线索
主要思想
1.泰勒斯(正):万物本原是水。
2.阿那克西曼德(反):万物本原是阿派朗(无限定),阿派朗的冷热干湿导致万物转化。
3.阿那克西美尼(合):万物本原是气,稀散凝聚导致万物转化。
4.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表面的、具体的)和逻各斯(本质的、抽象的)。
质料因线索:水——阿派朗——气——火
动力因线索:冷热干湿——稀散凝聚
#线索2:构造论线索
主要思想
1.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火土气,质料因)与爱恨(能够使四根相互结合或分离,动力因)。
2.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与努斯(首次明确被提出的精神性实体)。
3.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无动力因。
质料因线索:四种基本元素——无数种异质元素——原子
动力因线索:爱恨——努斯——无动力因
#线索3:形而上学线索
1.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本原。
2.克塞诺芬尼:不变不动、推动事物的“一”。
3.巴门尼德:存在者(不动、唯一)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
附:芝诺的论证:证明运动的、多的事物虚假,即可证明不动的、一的事物是真实的。(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乌龟、飞箭不动、大小、谷粒、地点等)
#线索4:存在与非存在
1.米利都派: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存在。
2.巴门尼德: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
3.赫拉克利特: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也存在。
#问题2:思维与存在
分支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分支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认识论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
#问题3:存在、思维、语言之间是否具有同一性?
具有:巴门尼德
不具有:智者派
#线索5:辩证法的两端
运动绝对化: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静止绝对化:芝诺(二分法、飞箭不动等)
#线索6:早期希腊哲学与实在论的联系
早期希腊哲学——智者派(否定性中介)——苏格拉底(肯定性中介)——实在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线索7:怀疑论线索
普罗泰戈拉:“一切皆真”。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客观转向主观,一转向多)
高尔吉亚:“一切皆假”。
1.无物存在。(针对存在者存在)
2.即使存在也无法认识。(针对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
3.即使认识了也无法表述。(针对思维、存在、语言是同一的)
#线索8:四因说
质料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
动力因:冷热干湿、凝聚稀散、爱恨、努斯……
形式因:数、逻各斯、存在……
目的因:灵异之神(苏格拉底神学目的论)
#问题4:知识与经验孰先孰后?
先验论:真理性知识是先于经验而存在于思想中的,感官经验仅仅提供一种刺激(回忆说)。
反映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直觉、表象上升到概念、判断、推理的。
#问题5:存在是什么?
1.外延角度:种差加属概念(无效)
2.内涵角度:两类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存在:十大范畴,存在的事物必须具备(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所有、主动、被动)
偶然性存在:依附于主体上的存在
#问题6:实体三问(亚里士多德)
1.实体是什么:实体不述说一个主体,不依存于一个主体。
2.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和世界模型(质料和形式的动态统一)
3.实体是如何生成的:潜能——运动——现实
#问题7:如何变得幸福?
伊壁鸠鲁主义(快乐即幸福)
(苦恼三来源)
1.自然灾害
2.畏惧死亡
3.人际交往
斯多葛主义(美德即幸福)
“愿意的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被命运拖着走。”(宿命论)
怀疑主义(无判断即幸福)
十个老论式:证明感性知识不可靠
五个新论式:证明理性知识不可靠
#线索9:新柏拉图主义的桥梁作用
斐洛:利用柏拉图思想阐释圣经
普罗提诺:三位一体(太一、努斯、灵魂)
波菲力:共相三问题
1.共相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只存在于脑海的抽象概念?
2.如果是实体,那么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3.如果是无形的,那么它与可感事物分离,还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
#线索10:早期基督教神学探讨的基本问题
1.上帝论:圣三位一体
2.基督论:神人二性,四道围墙(不能混合,不能改变,不能分开,不能离散)
3.人性论:原罪与救赎(奥古斯丁)
#问题8:怎样证明上帝存在?
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
大前提:最完美的东西存在
小前提:上帝是最完美的
结论:上帝存在
圣托马斯五路证明
四个宇宙论证明(受动-推动系列、因果系列、偶然-必然系列、完美性系列)和一个目的论证明
#问题9:如何获取真理性知识?
经验论:从日常经验出发,强调经验归纳。缺点是不可能达到逻辑上的必然性(无法穷尽所有可能性)
唯理论:从抽象概念出发,强调理性演绎。缺点是作为前提的天赋观念不保真,而且知识系统封闭(难以发明新知识)
线索11:君权的解构
1.霍布斯:君权民授,绝对君权理论。人民为了自保、避免战争,从而让渡了全部权力。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破除君权神圣性。
2.洛克:君权民授。人民只让渡了一部分权力,破除君权决定性。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线索12:经验论中客观物质世界
培根、霍布斯、洛克:先有客观事物,然后经由可感性质到感觉观念。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实体的存在。
贝克莱、休谟:先有感觉观念,然后经由可感性质到客观事物。主观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进一步取消了可感性质背后的物质实体。
#线索13:笛卡尔的古典二元论及其修正
笛卡尔
物质和精神都是实体。物质世界有广延,精神世界有思维。二者相互隔离,因此产生了身心交感问题(为什么我让手臂举起来它就举起来,为什么我的手被扎我会感觉疼)。
修正
伽桑狄:精神物质化。精神是一种更加精细的物质,取消了身心交感问题。
马勒伯朗士:物质精神化。偶因论,身心之间的配合是上帝帮助完成的。
#问题10:身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笛卡尔:身心都是实体,而且互相分离,但他不得不承认两者之间的协调一致。
马勒伯朗士:身心之间的协调一致是借助上帝来实现的,我们被表象迷惑了。
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身心是世界上唯一实体自然的两个方面,具有一种先验的内在和谐。
#线索14:启蒙运动时期的神学思想
自然神论:产生于英国,认为存在上帝,上帝是理性的创造者、伟大的钟表匠,所以世界充满了理性的规律和精妙的和谐。主要代表为伏尔泰、孟德斯鸠。
无神论者: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存在“第一推动”。主要代表为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问题11:对待理性的态度?
独断论
唯物主义独断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精神现象也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代表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唯心主义独断论:认为凭借着天赋的观念,借助理性推断,就能获得全部知识。代表为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沃尔夫)。
怀疑论(休谟)
怀疑物质实体、怀疑精神实体、怀疑因果关系
#线索15:康德三大批判的领域
《纯粹理性批判》:知,认识论问题,即知识问题。“我们能够认识什么?”
《实践理性批判》:意,道德哲学问题,即意志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
《判断力批判》:情,审美问题、目的论问题(情感问题)。“我们可以希望什么?”
#线索16:康德眼中的判断
先天分析判断:唯理论过分倾向于这种判断,无法推出新的知识。
后天综合判断:经验论过分倾向于这种判断,无法保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先天综合判断:是逻辑上的先验自我(主体)与自在之物(客体)的配合,分别作为形式与质料,既可以保证其普遍必然性,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
1.感性阶段:先验自我提供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自在之物提供感性质料,获得“现象”。证明了纯粹数学(几何为空间、代数为时间)的可能。
2.知性阶段:运用先天思维形式(十二范畴)对在感性阶段获得的现象进行综合统一。证明了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
3.理性阶段:运用先验理念(灵魂、宇宙、上帝)将在知性阶段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统一。
#问题12:幸福与道德的取舍?
幸福中产生道德:伊壁鸠鲁主义,功利主义(爱尔维修、边沁)
道德中产生幸福:斯多葛主义,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
#问题13: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实践问题:存在如何根据思维变化
认识问题:思维如何根据存在变化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可以解决认识问题,无法解决实践问题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可以解决实践问题,无法解决认识问题
康德哲学:存在和思维都是第一性,二元论,制造抽象的对立,两个问题都无法解决
谢林哲学:从思维和存在的原始统一体出发,制造抽象的同一,即“绝对”或“绝对同一”
#线索17: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
1.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出来的,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
2.事物发展会经历正题、反题、合题三个过程
例: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概念与其代表对象的统一
正题:抽象的概念本身(有形式,无内容)
反题:概念指称的对象(有内容,无形式)
合题:二者统一
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
世界本原(第一性问题):绝对精神(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为什么否认物质本原:无法阐释物质的运动性
黑格尔世界逻辑结构(三大阶段)
逻辑学阶段(形式有,内容无):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
自然哲学阶段(内容有,形式无):力学——物理学——有机学
精神哲学阶段(统一):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