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什么用?需要讨论吗?
《大学,有什么用》需要讨论吗? 正值如火如荼升学季,分数线已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纠结去哪里上学,学什么专业,能上什么学校?这里的前提都是要去上大学,要去上心仪的大学。 需要讨论《大学,有什么用》吗?这还是剑桥大学教授一本正经的探讨之作,引起各种学界争相讨论的著作。且让我慢慢看来。 290页的书除了引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的主体,概述大学在当代社会的地位,然后简论英国高校当今的状况的历史成因,然后讨论“博雅教育”以及人文学种的本质和作用,和社会主流(政府和媒体)对大学的要求有用削减开支等展开辩论。第二部分是他之前文章的合辑,从1988年以来对官方出台高校政策的批评,讽刺值拉满,犀利回应时下的热门话题,真是人文科教授的本色当行。 作者斯蒂芬•科利尼耶鲁大学毕业,先任教于萨塞克斯大学,然后在剑桥大学任教,教授思想史、英国文学等。他自己都说它们都是声誉卓著资助充裕的高校。这说明他遇到的问题,在别的高校可能遭遇更多的限制和约束。 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在高校工作光鲜体面,虽然近几年也经常听到高校的负面消息,青椒(青年老师)遭遇压榨,非升即走,考核花样繁多,但没有亲身经历还是不能感同身受。 读到剑桥教授的文章,讨论大学有没有用。怎么更好地发挥大学的作用。这可能是全球的通病了。外界对高校的定位对高校的期待是变化的,希望效果立竿见影,但是高校是综合体,它也是无法做到的。 如今的大学已半市场化,以就业为导向,而也有很多的人认为大学应该是“理想与报负”的化身,超越任何形式的经济效益,大学到底该做到什么,才能满足众人的希望? 关于大学的争论主要围绕资金展开,大学开展的活动是否正当,能否以它们对经济的贡献来证明?“如果我们说学习拉好小提琴的价值在于它提升了手指灵巧度,从而让打字更熟练。我们就会陷入本末倒置的僵局中。”哈哈哈,真会说多说点。 这本书就是一个人文科教授对指手画脚攻击大学无用攻击大学自主权的人的一个回应,我们外人看看热闹就得了,反正谁也不敢让自己孩子放弃大学教育不是?!只是学什么怎么学能学到什么还是必须关注的。帮助学生开发完善他们的理解力是大学的核心职能,它到底如何实现?
“若有人估算一下。莎士比亚所创造的从戏剧作品到茶巾的大大小小的收入总额,兴许接近一个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然而,计算估算出的收入总额减半乃至归零,人们也不会觉得莎翁作品的文学趣味和价值减损一丝一毫。”大学的作用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