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分叉的王子
鲍斯威尔《约翰生传》已是传记文学的典范,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约翰生传》的名头往往还要大过约翰生本人——我就是这样的一般读者,阅读这本书算是为下一步计划做点预习。对于《王子出游记》,我们如果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看,似乎乏善可陈:现代人是见惯了精妙绝伦的小说艺术的,对这18世纪的老前辈不免觉得无聊。但它又是一种永恒的作品。
你看,约翰生给王子安排的出游目的是什么?是人生。
王子生活在幸福谷,却感到不幸福,他这个别无所求的人一直在孜孜寻求什么东西。既然这东西存在却与他充足的物质享受无关,那就一定是某种超然的东西。
他们访问了各式各样的人,也看到了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世界,他们向著名的智者求教人生的选择,讨论了孤独,职业,婚姻,灵魂还有幸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永恒地盘坐在人类的灵魂里,饥渴地要求着回答。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每个人都过得不满意,到了最后,侍女想要平静,公主想办学校,王子幻想由他执掌的幸福的王国,诗人则随波逐流,大家都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可能实现,做着梦回到了故乡……
站在小径分叉的王子,看着分叉路犹豫不决,他对失误是如此的恐惧,以至于他最终没能做出任何选择,只是听凭时间把他推向每个人都将抵达的终点。
但王子又确乎不一样了:幸福谷的王子连那一条条的分叉口都没有机会瞧见。不管王子的今后是如何的,他的人生都与以前大不相同。“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不论是古代的王子,还是十八世纪的约翰生,亦或是2023年的现代人,也不论生活在幸福谷里无所要求,还是在阴沟里艰难生活,都应该看看那些岔路口:它们殊途同归,但风景各异,或许小径分叉的王子不会走上任何一条道路,但看过不同道路的王子,才更像一个王子。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