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感惹的祸
这本《彼得罗夫流感》,外书封浓重的色彩,内书封一个大大的药丸,无一不预示着一种病态。而翻开书,你会感到这场“流感”侵袭着整个国家,让读者沉浸在现实与虚幻中往返反复。外在疾病逐一影响并打倒每一个家庭成员,破坏他们的健康关系,凸显他们内部的冲突和相互的折磨。
这本书出版三个月后,轰动了俄罗斯文坛。评论家称这部小说为年度文学现象,它在社交网络上被积极讨论,获得了全俄罗斯读者的青睐。
故事发生在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彼得罗夫是一个28岁的修车工,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业余漫画家。他患上流感后,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双重作用下,在幻象中沉沦。小彼得罗夫和父亲彼得罗夫,也隐喻了一种两代人的文化冲击与传承交替。
“流感”是一种隐喻,一种社会的病态呈现,是对后苏联时代的反观,作者通过一场流感,影射弥漫在俄罗斯普通人中的失落与焦虑。人被无助的感觉、被压抑的梦想撕裂,在现实的冲击下与梦想的裹挟下,反复摩擦。极具现实意义的小说描绘了疯狂世界中仍残喘着的温柔人性。苏联解体后,几代人的信仰化为泡影,在痛苦的社会转型期中,普通人陷入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每个人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看着那一个个铅字,你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身边人的影子。那是一种普通民众面对社会转型的无所适从与深深的无力感。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