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闭眼看
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山歌,水埠,村庄。所谓的文人情怀吧。萧红的却是泥水,荒野。她只有悲苦与凄凉。
萧红是个悲剧,所有人都这么说。她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之后贫困交加。民国四大才女中还有一个离家出走,这算不算是巧合。
还有她可怜的童年,缺乏疼爱。悲悯自此而来。
萧红一生与贫困苦难为伴,悲剧紧贴她的肉身,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生走的是败路。如果没有敏锐的痛觉,不会写出具有苦难性质的文字。衰败与死亡,直到这现在这个时代,她的写作及写作风格都算不上过时或许称得上超时代。拥有敏锐的痛觉,触觉,是一个人的天分,亦是一生不幸的源在。持续痛疼,摧残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心血还有她的灵魂。直至颓败,消殆致尽。
五四后那段时期是最好的江湖。一朵朵奇葩,一代新秀俊才在那个风华绝代的舞台上诞生。即使昙花一现,也会有夺目的星光划破凄夜长空,成为绝响。
萧红就是一种绝响。
作为女作者,与张氏的第三眼,冷眼看穿不同。第三眼需要的是站立边缘的冷酷对峙。萧红的心太柔软。并且萧红的视野始终探在穷人那边,身心都在。伍尔夫说,女性风格即写作自由。同样的小说诗化,萧红无师自通。她的写作风格已超越时代。没有主角,没有中心,小说不再是小说,支配力量不再是人物,不是场景,而是由命运自己操控。文字不再对任何人忠实,它只对个人的生活体验忠实。总有一天你会独自发现,你不曾对任何人动情,不被任何事物捕获,你只会死在自己的身心深刻体验中。
她一定在某一个时刻是自由的。与生活面对面呼吸,吟唱,倾诉,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尘埃落定,大器浑成。于其说她一生坎坷漂泊,不如说她飘荡于自己诗意的天空里。
只是她已被埋没太多年。不被世人重视,就算被提起也局限于“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不够,远远不够。
那不是一曲牧歌。不是静谧田园。
萧红最后沦落于香港,病魔缠身,写回忆录,写呼兰河传。“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她这样喃喃而语,已飘荡在枯死的生命边缘。
除了孤绝品质,绝世才华,她一无所有。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悲者如斯,不忍卒视。
萧红是个悲剧,所有人都这么说。她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之后贫困交加。民国四大才女中还有一个离家出走,这算不算是巧合。
还有她可怜的童年,缺乏疼爱。悲悯自此而来。
萧红一生与贫困苦难为伴,悲剧紧贴她的肉身,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生走的是败路。如果没有敏锐的痛觉,不会写出具有苦难性质的文字。衰败与死亡,直到这现在这个时代,她的写作及写作风格都算不上过时或许称得上超时代。拥有敏锐的痛觉,触觉,是一个人的天分,亦是一生不幸的源在。持续痛疼,摧残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心血还有她的灵魂。直至颓败,消殆致尽。
五四后那段时期是最好的江湖。一朵朵奇葩,一代新秀俊才在那个风华绝代的舞台上诞生。即使昙花一现,也会有夺目的星光划破凄夜长空,成为绝响。
萧红就是一种绝响。
作为女作者,与张氏的第三眼,冷眼看穿不同。第三眼需要的是站立边缘的冷酷对峙。萧红的心太柔软。并且萧红的视野始终探在穷人那边,身心都在。伍尔夫说,女性风格即写作自由。同样的小说诗化,萧红无师自通。她的写作风格已超越时代。没有主角,没有中心,小说不再是小说,支配力量不再是人物,不是场景,而是由命运自己操控。文字不再对任何人忠实,它只对个人的生活体验忠实。总有一天你会独自发现,你不曾对任何人动情,不被任何事物捕获,你只会死在自己的身心深刻体验中。
她一定在某一个时刻是自由的。与生活面对面呼吸,吟唱,倾诉,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尘埃落定,大器浑成。于其说她一生坎坷漂泊,不如说她飘荡于自己诗意的天空里。
只是她已被埋没太多年。不被世人重视,就算被提起也局限于“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不够,远远不够。
那不是一曲牧歌。不是静谧田园。
萧红最后沦落于香港,病魔缠身,写回忆录,写呼兰河传。“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她这样喃喃而语,已飘荡在枯死的生命边缘。
除了孤绝品质,绝世才华,她一无所有。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悲者如斯,不忍卒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