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性·古井
苏童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女性化,在当我只是听说他的名字时,我甚至一度将他视作一位女性作家。再看他的《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桥边茶馆》、《南方的堕落》、《樱桃》、《水鬼》……甚至《米》、《武则天》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女性,或者女性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不光作品中的重心在女性这一面,他的文字也是缠绕着柔媚晦涩的女人气息。加之苏童本人冷艳张扬的想象力以及飘忽的行文风格更是给他的小说增添了哥特式的神秘感。让人欲罢不能。
而苏童文字的“媚力”大半源自他对女性的独特的洞察。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苏童这样多和这样精细地写到女性,这样得心应手和在最深层的潜意识里对女性进行描写。
……颂莲的心里很潮湿,一股陌生的欲望像风一样灌进身体,她觉得喘不过气来,意识中又出现了梅姗和医生的腿在麻将桌下交缠的画面……她听见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碎裂的声音。
你看《妻妾成群》中他对颂莲的心理揣摩是如此的对味,让同为女性读者的我也不得不汗颜,你不禁要问他为何比女人自身还要了解女人。你完全可以在他的文字中找到他似乎经历过这种磨砺的证据。看苏童近照,他的脸部轮廓棱角分明(颇有些硬汉的形象),浓眉小眼,嘴角微微的弧线——让我不免有些臆想,这张甚至可以说是英俊的、易于流露出笑容的、潜藏着细腻和又含着诡谲的洞察力和女性般的一丝"羞涩"的脸——是否暗示着些什么。有这么一类作家,一生都是为了童年而写作,苏童就是。他笔下浸透着苏州的隐晦和他忧郁的童年①。关于作者童年的资料太少,但不妨我们做些猜想:也许他的童年是在倾听女人的闺房秘史中度过,也许他的童年是在过分的母爱关注下度过,也许他的眼前有太多生动却又惨痛的例子。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苏童了解或者试图了解了她们太多的行为举止,性格习性,她们的一颦一笑、内心思想无一不在他的高瞻之中,他的眼前晃动着她们太多的影子,他无法不把笔墨洒向她们。一进入女性世界,苏童就如鱼得水。他心目中的女性世界似乎是恒古不变的,这大大弥补了他生命体验之不足。因此缺乏深厚古典修养的他,居然闭门造车地写出那么多伪历史、伪风俗的妾妇小说,在狭窄的文学甬道中窥淫式地窥想女人、压榨女人、拯救女人。是的,“窥淫”似乎很符合他的风格,因为提到他的作品也不可逃避要谈到“性欲”。
……陈佐千抚摸颂莲粉红的微微发烫的肌肤,摸到无数欲望的小兔在她皮肤下面跳跃。陈佐千的手渐渐地就狂乱起来,嘴也俯到颂莲的身上。颂莲面色绯红地侧身躺在长沙发上,听见窗外雨珠迸裂的声音,颂莲双目微闭,呻吟道,主要是下雨了。
在我看来他的性描写决不露骨却极能骚动读者的欲望,就好像他力挽狂澜将癫狂的状况用最大力压下去,所以看似低吟却极有分量。他的冷酷在于无情而生动细腻地揭示着人性本原中近乎于“原罪”的丑恶——“性恶论”。这种跳跃在人性与意识的末梢上的描写,敏感、细腻、令人毛骨悚然。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这种描写表达了苏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历史观,即把“性”看作历史的根源和动力。
让我们以颂莲为例,她是读过一年书的女大学生,照理说也应该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但在父亲因茶厂倒闭而自缢身亡之后,她所表现出的却是源于人性之根的弱点,在辍学做工还是嫁给有钱人做小两条道路中她很自然地堕落到了后者。甚至我们不敢把之称为“堕落”,向人的本性出发也不失为一种人生选择。一种正确的选择吧。苏童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打破传统的红色革命模式回归最原初的叙事模式,当然也是一种突破。可能在他看来小事件的描写更能打动人心吧。不得不谈到的是苏童常常模糊故事发生的准确年限,有时,你很难判断故事究竟停留在时代的哪一个断层,你只能随作者的指引进入他的结界。苏童很聪明,他不会把主动权无偿的交给你,而是懂得玩弄你可怜的想象力,支配你、指挥你,也许是傀儡了你——在他亦真亦幻的世界里。
……她每次到废井边上总是摆脱不掉梦魇般的幻感。她听见井水在很深的地层翻腾,送上来一些亡灵的语言,她真地听见了,而且感觉到井里泛出冰冷的瘴气,湮没了她的灵魂和肌肤。
在《妻妾成群》中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意象:井。似乎从封建社会开始,古井就承载了许多怨恨,而这些怨气又深深集蕴了女性的身影,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古井——女人——怨魂就站在了一条线上。常常听老人讲皇帝后宫里的老井有多少尸骨,常常听闻裹足的女人不愿接近老井的习俗。看来民间也多少有些捕风捉影的依据。在《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那井内是幽暗且寒冷的,井台上也爬满了青苔。颂莲被这口井纠缠了一辈子,井中的世界对她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想将它看清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但她也走不出那口井的阴影。所以她只好在井边不停地转圈,一边转一边说:我不下去,我不下去。对井的惧怕是因为颂莲对“乱伦”的渴望以及对封建伦理观念压制的恐慌吗?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苏童对女性话题的一次比较深入的探讨呢?
从夏娃开始,女人就只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而已。在女性主义的世界里也有一句名言,“在男人书写的历史中,女人始终是绝对的‘他者’(the other)”。那在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是“他者”还是“此者”呢?很明显,作者已经不是把女性放在了中心位置来描述,而是将女性的视角拓宽,这种关注是前所未有的。最特殊的是苏童本身作为男性个体的换位思考是值得深思的。其实,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虽然其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但是人物的设置始终是搁置在以男权为至上利益的社会环境中,所以每个女性主角所包含的隐形线索依然是向男权的膜拜,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群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依然是因为男人而产生的悲剧。但是当这些冲突被放大乃至变形时,男人以及他身边的女人们也同时被收缩聚焦最终产生了我们的错觉——一种似乎将女人中心化的错觉。所以,简单的把苏童的作品归结为女性中心论也是不妥帖的。只能说是在绝对男权的社会中选取了“女人”这一个横截面来诠释它,女性仅仅是工具而已,恐怕最深层的意图还是在勾勒男人的权利社会。但是,恰恰如此才获得了难能可贵的视角,女人的一切举动也才变得合情合理。
第二年春天,陈佐千又娶了第五位太太文竹。文竹初进陈府,经常看见一个女人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候绕着废井一圈一圈地转,对着井中说话。文竹看她长得清秀脱俗,干干净净,不太像疯子,问边上的人说,她是谁?人家就告诉她,那是原先的四太太,脑子有毛病了。文竹说,她好奇怪,她跟井说什么话?人家就复述颂莲的话说,我不跳,我不跳,她说她不跳井。
颂莲说她不跳井。
故事又开始轮回。在苏童看来女人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是的,女人•性•古井的故事同样从未结束过。
而苏童文字的“媚力”大半源自他对女性的独特的洞察。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苏童这样多和这样精细地写到女性,这样得心应手和在最深层的潜意识里对女性进行描写。
……颂莲的心里很潮湿,一股陌生的欲望像风一样灌进身体,她觉得喘不过气来,意识中又出现了梅姗和医生的腿在麻将桌下交缠的画面……她听见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碎裂的声音。
你看《妻妾成群》中他对颂莲的心理揣摩是如此的对味,让同为女性读者的我也不得不汗颜,你不禁要问他为何比女人自身还要了解女人。你完全可以在他的文字中找到他似乎经历过这种磨砺的证据。看苏童近照,他的脸部轮廓棱角分明(颇有些硬汉的形象),浓眉小眼,嘴角微微的弧线——让我不免有些臆想,这张甚至可以说是英俊的、易于流露出笑容的、潜藏着细腻和又含着诡谲的洞察力和女性般的一丝"羞涩"的脸——是否暗示着些什么。有这么一类作家,一生都是为了童年而写作,苏童就是。他笔下浸透着苏州的隐晦和他忧郁的童年①。关于作者童年的资料太少,但不妨我们做些猜想:也许他的童年是在倾听女人的闺房秘史中度过,也许他的童年是在过分的母爱关注下度过,也许他的眼前有太多生动却又惨痛的例子。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苏童了解或者试图了解了她们太多的行为举止,性格习性,她们的一颦一笑、内心思想无一不在他的高瞻之中,他的眼前晃动着她们太多的影子,他无法不把笔墨洒向她们。一进入女性世界,苏童就如鱼得水。他心目中的女性世界似乎是恒古不变的,这大大弥补了他生命体验之不足。因此缺乏深厚古典修养的他,居然闭门造车地写出那么多伪历史、伪风俗的妾妇小说,在狭窄的文学甬道中窥淫式地窥想女人、压榨女人、拯救女人。是的,“窥淫”似乎很符合他的风格,因为提到他的作品也不可逃避要谈到“性欲”。
……陈佐千抚摸颂莲粉红的微微发烫的肌肤,摸到无数欲望的小兔在她皮肤下面跳跃。陈佐千的手渐渐地就狂乱起来,嘴也俯到颂莲的身上。颂莲面色绯红地侧身躺在长沙发上,听见窗外雨珠迸裂的声音,颂莲双目微闭,呻吟道,主要是下雨了。
在我看来他的性描写决不露骨却极能骚动读者的欲望,就好像他力挽狂澜将癫狂的状况用最大力压下去,所以看似低吟却极有分量。他的冷酷在于无情而生动细腻地揭示着人性本原中近乎于“原罪”的丑恶——“性恶论”。这种跳跃在人性与意识的末梢上的描写,敏感、细腻、令人毛骨悚然。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这种描写表达了苏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历史观,即把“性”看作历史的根源和动力。
让我们以颂莲为例,她是读过一年书的女大学生,照理说也应该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但在父亲因茶厂倒闭而自缢身亡之后,她所表现出的却是源于人性之根的弱点,在辍学做工还是嫁给有钱人做小两条道路中她很自然地堕落到了后者。甚至我们不敢把之称为“堕落”,向人的本性出发也不失为一种人生选择。一种正确的选择吧。苏童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打破传统的红色革命模式回归最原初的叙事模式,当然也是一种突破。可能在他看来小事件的描写更能打动人心吧。不得不谈到的是苏童常常模糊故事发生的准确年限,有时,你很难判断故事究竟停留在时代的哪一个断层,你只能随作者的指引进入他的结界。苏童很聪明,他不会把主动权无偿的交给你,而是懂得玩弄你可怜的想象力,支配你、指挥你,也许是傀儡了你——在他亦真亦幻的世界里。
……她每次到废井边上总是摆脱不掉梦魇般的幻感。她听见井水在很深的地层翻腾,送上来一些亡灵的语言,她真地听见了,而且感觉到井里泛出冰冷的瘴气,湮没了她的灵魂和肌肤。
在《妻妾成群》中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意象:井。似乎从封建社会开始,古井就承载了许多怨恨,而这些怨气又深深集蕴了女性的身影,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古井——女人——怨魂就站在了一条线上。常常听老人讲皇帝后宫里的老井有多少尸骨,常常听闻裹足的女人不愿接近老井的习俗。看来民间也多少有些捕风捉影的依据。在《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那井内是幽暗且寒冷的,井台上也爬满了青苔。颂莲被这口井纠缠了一辈子,井中的世界对她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想将它看清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但她也走不出那口井的阴影。所以她只好在井边不停地转圈,一边转一边说:我不下去,我不下去。对井的惧怕是因为颂莲对“乱伦”的渴望以及对封建伦理观念压制的恐慌吗?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苏童对女性话题的一次比较深入的探讨呢?
从夏娃开始,女人就只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而已。在女性主义的世界里也有一句名言,“在男人书写的历史中,女人始终是绝对的‘他者’(the other)”。那在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是“他者”还是“此者”呢?很明显,作者已经不是把女性放在了中心位置来描述,而是将女性的视角拓宽,这种关注是前所未有的。最特殊的是苏童本身作为男性个体的换位思考是值得深思的。其实,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虽然其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但是人物的设置始终是搁置在以男权为至上利益的社会环境中,所以每个女性主角所包含的隐形线索依然是向男权的膜拜,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群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依然是因为男人而产生的悲剧。但是当这些冲突被放大乃至变形时,男人以及他身边的女人们也同时被收缩聚焦最终产生了我们的错觉——一种似乎将女人中心化的错觉。所以,简单的把苏童的作品归结为女性中心论也是不妥帖的。只能说是在绝对男权的社会中选取了“女人”这一个横截面来诠释它,女性仅仅是工具而已,恐怕最深层的意图还是在勾勒男人的权利社会。但是,恰恰如此才获得了难能可贵的视角,女人的一切举动也才变得合情合理。
第二年春天,陈佐千又娶了第五位太太文竹。文竹初进陈府,经常看见一个女人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候绕着废井一圈一圈地转,对着井中说话。文竹看她长得清秀脱俗,干干净净,不太像疯子,问边上的人说,她是谁?人家就告诉她,那是原先的四太太,脑子有毛病了。文竹说,她好奇怪,她跟井说什么话?人家就复述颂莲的话说,我不跳,我不跳,她说她不跳井。
颂莲说她不跳井。
故事又开始轮回。在苏童看来女人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是的,女人•性•古井的故事同样从未结束过。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