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感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理论推进层面来说,本书抛开结构性的静态描述与对比,着重从动态的过程观察南宋初期的政权重建与维持的方式,这一点是令人信服的。就南宋的重建工作来说,作者指出南宋急需解决的五大课题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认为统制军权与解决宋金关系当居首位,也以此为标准将绍兴十二年看作分期的关键点。目前来看,这个观点从政治史的角度依然是成立的。在研究宋金关系时,作者注重对双方动态的考察,例如一方面分析宋方战和论时注重势力斗争方式以及其背后集团的政治性、社会性结构,另一方面也着重分析金方由战到和的历程,令人信服。在研究军事时,从藩镇化、家军制——禁军化的演变过程入手研究的眼光也很合理,指出「当时最大的政治课题——南宋政权能够继承北宋,成为一自我确立的政权之关键——正式这个阶段收兵权」。后面关于岳飞赐死与和议、收兵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有虞云国专文指出,不再赘述。
本书主要是以《要录》等主要南宋史书的叙事框架为主编织出来的南宋初期的政治史,贵在连续性的呈现以及问题的自然延伸,比如:如何看待藩镇体制的提出、实施与消失?不同势力集团中,四川与福建的士大夫集体似乎存在一种「文化与胆识兼具」的共相,这种共相是如何在南宋初期从一种潜流发展而来?南宋初期的财政体系与北宋晚期是否具有制度上的延续性,其如何运行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提出恰好印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提到的和议之争和相关的权力斗争在之后20世纪初余英时所作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政治文化层面的解释,即「国是」之争,作者论述过程中也有隐约的体现。
这本书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虽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但还是要予以指出:
1. 史料方面,首先,作者使用《宋史纪事本末》是草率的,在有相同记载的情况下必须运用其他材料。其次,《宋史·岳飞传》引用时要当心此时岳飞形象已经经过了塑造。再次,《朝野类要》是南宋后期的史书,用里面的标准去衡量南宋早期的侍从有可能脱离历史真实,与其从这种标准出发,不如根据已有资料考察实态,建立新的概念。最后,在使用《三朝北盟会编》时,按照现在的阅读经验,它史料的系日并不一定完全准确,若有条件,需要对其性质、来源进行考证,尤其是牵扯到关键内容时。
2. 逻辑方面,第一,秦桧体制概念和绍兴体制的提法有一定问题,个人更认同虞云国之后的观点,甚至在书中已经出现过反证材料,但作者还是有意忽略。第二,通过不同书籍之间简单的文字对比来判断系统源流关系过于草率,不过在几十年前这个方式可能还是合理的,现在需要更细致的分析。第三,在分析势力集团的成分时,所使用的标准不统一,非常粗疏,可以做进一步细化。第四,关于南宋政权基本性格的讨论,作者陷入循环论证的陷阱,即从单一材料出发、做注释的方式去证实去补充。需要多说一句的是,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南宋的基本性格」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多数学者都假设此后的南宋陷入了久久的挣扎之中,而这种挣扎是来自南宋初期的特质。但实际上是否如此,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个人认为,南宋史目前的成果还不丰富,这种说法只能看作一个大胆的、有待验证的假设,不能当作历史事实。而且,这种「基本性格」究竟应该从什么层面去说?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考察,它是否有超越北宋的特色?如果从宋金关系来看,它是否摆脱了北宋末的阴影?目前关于政治文化做的最好的书个人认为当以《朱熹的历史世界》为首,而这本书中我们也很难抓住北宋是否有一个整齐划一的基本性格而言,北宋如此,何况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