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开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一年前的夏天就已读过的书,很幸运这次活动又中了一本,借此机会可以阅读不同的译本,也是一段不错的体验。这是一本适合冬天的书,故事的基调很昏暗,或许换个词更为贴切——黑暗,是不停歇的黑夜,就像本书的续集《黑夜的终止》。
莫里亚克是我这两年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我喜欢他复杂的内心描写,和他描绘的让人感到阴郁的环境,笔下的人物也往往是很矛盾的个体,他又极善于对人物的病态心理进行深刻的剖析,从爱的荒漠,蛇结到给麻风病人的吻,正如他的获奖理由“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看莫里亚克的小说就像观看一部部上世纪的黑白默片,用诗意的语言,将场景不停的闪回,同时又可以很细腻的用场景完美的渲染主人公的心境。他总是很善于挖掘一些很细微的点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很喜欢《苔蕾丝·德斯盖鲁》第二章开头的一段。
”老马车的皮革霉变的味道,苔蕾丝很是喜欢‧‧‧‧‧‧她讨厌摸黑吸烟,因此总是忘记了带香烟这件事,于她而言倒也算不上什么遗憾。马车灯笼的光芒照射在路堤上,照射在宛如流苏般的蕨叶和巨松的树根上,堆积的石块划破马车投下的阴影。“
本书是作者对传统门第观念的挑战,故事也很简单,苔蕾丝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贝尔纳。而在这场婚姻中,她没有感受到爱情的存在,也在当意识到原来生活可以是另一种形式后,采取了行动——改变丈夫的药量,试图让他死去,以此让自己获得自由。本书用的叙事是非线性的,充斥着回忆的闪回。
本书在开始用昆德拉式的上帝视角,但比昆德拉更温情,同时也奠定了本书的基调,对苔蕾丝的爱与同情,莫里亚克一直是位感伤的小说家,总是对笔下的人物充满感情,这让我常常觉得下面这段访谈是他的口是心非。
《巴黎评论》:小说一旦写完,你还会依恋你创造的人物吗?你会和他们保持联系吗?
莫里亚克:只有当人们和我谈起他们,或是写有关他们的文章时,他们对于我才是存在的。我之所以为《苔蕾丝·德斯盖鲁》写续篇,是受了外界的诱导。作品一旦写成,便离我而去,只有通过他人它才能存在。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每部小说都是童年和青少年氛围的复活,他会在心中重现它的地点,环境,颜色和气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幕幕忧伤生动的氛围描写,是作者敏感,脆弱,压抑的少年时光的一种重现,尽管描写过那么多的人物,尽管人物的身份,地位千变万化,不变的是都寄托着作者的情绪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