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近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日本学者写作的历史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野心颇大。
两名作者中,加藤祐三专攻亚洲史、文明史,川北稔专攻英国近代史,二人将各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遂形成了这部讲述14至20世纪初约500年间亚洲和欧美关系的作品。
作者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没有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是着眼于全球视野看待这段历史。其中重点介绍的是从始于16世纪,西欧入侵亚洲,亚洲自我防御的时代,到19世纪以后,欧美正式统治亚洲的时代。总的来说,本书与其说是讲述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交汇互动,毋宁说作者是以亚洲被纳入欧美主导的世界秩序这一事件来审视近代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如何形成。并且,从书中透过衣食住来看国际政治等章节,也可以看出本书作者受到社会生活史研究方法的影响。
书中以大航海时代的马六甲为引子,讲述了其由亚洲大航海的中转站到成为葡萄牙殖民地的变迁。由此也引出了亚洲的独特性——与美洲、非洲等地较为原始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相比,亚洲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社会组织和商业贸易网络,欧洲人最初是通过“寄生”在当地传统贸易网络上来获利。因此,即便欧洲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优势,但仍旧花费了数百年时间才完成了亚洲的控制。而且,远东从未被完全纳入欧洲世界体系的“周边”国家行列。书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了鸦片战争及日本开国,这可谓是欧美向远东扩张的标志性事件。中日两国不同的因应也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和影响。
书中反对旧说,即认为欧洲是因市民革命和产业革命取得了内部成长,而亚洲、非洲等陷入停滞落后,而是主张,被称为欧洲近代化和工业化的现象,都是世界体系变动中的一环,并只有在与东欧、拉美、亚洲即非洲的互动中才可能出现。
进入近代,西欧出现了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国家机构,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为加大可供分配的蛋糕,西欧各国开始对外扩张,近代世界体系由此逐步形成。不过,在此过程中,位于核心(西欧)的地区的国家权力得到强化,而在从属于这一核心的地区,即“周边国家”,原有国家权力则被削弱,甚至沦为殖民地。在此过程中,原本作为独立经济圈的广大区域最终在18世纪末被纳入近代世界体系。而离开“周边”国家在原材料、食物、能源等方面的扩大生产,“核心”国家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如对英国产业革命的解释,书中强调了奴隶贸易和奴隶种植园收益是其资金的重要来源。
对很多国内事件或地区局部事件的分析,书中也秉持了这种宏大视角。如认为法国革命“可以说是为了对抗以世界市场为后盾的英国工业化压力而进行的一场不可或缺的改革”;而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被认为原因在于拿破仑想要做的是在欧洲确立霸权,建立伴随军事和政治统治的“帝国”,而忽视了英国人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自由贸易帝国”。在对鸦片战争的解释中,书中强调了鸦片在英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中的重要性,鸦片专卖收入构成了印度殖民地的最大财源,如果失去这些收入,英国财政将受到重创,因此鸦片不再单纯是一种贸易商品,而是为英国这个宗主国不断创造财政收入的有力手段。
书中认为,世界体系如今已经覆盖整个地球,不能再指望“周边”继续扩大,并展望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的瓦解。但这部分比较含蓄,只是点到为止,对东亚兴起将会对世界体系产生何种冲击也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在最后的再版序中,川北稔颇为乐观地展望了欧洲与亚洲关系在未来也许再度逆转。
本书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先进的西方征服落后的东方这一陈旧模式,在对西方崛起原因的分析上也没有一味苛责东方,如认为西方军事技术取得优势是是因为东方帝国独占了国内武装力量,而西欧各国处于竞争中,促进了武器开发。打破国别范畴,将诸多历史事件纳入西方兴起的大框架内分析也颇有新意,使我们注意到诸多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深层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