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三角贸易,是你要的强国攻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一本历史普及类书籍,由两位学者合著。由于涉及时代之久,地域之广,初读下来,会觉得内容略显松散。标题和第一章对本书的宏大简述,也不出意外地鸽了。所以自己尝试以读者的角度,聚焦下本书的专题。
我认为,本书的主线是:贸易。作者通过阐述近代欧亚贸易的目的,客观条件,过程,利弊,结果等等,用“三角贸易”的模型,告诉我们在15世纪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如何与亚洲诸国互动,发展壮大,继而率先完成产业革命,最终形成如今的强势地位的。诚然,本书中也有大段关于政权更迭,战争,社会生活的描述,特别是对于《日美和亲条约》签署始末的细节(这一段颇有意思)。但贸易才是那个时代最利于国家发展的策略。有利于贸易的,造船,航海,大宗产品的生产,国家做了就强势,不利于贸易的,自给自足,帝国战略,国家干了就弱势。条约的签署过程有历史的偶然性和复杂性,但条约本身,确是贸易地位的必然结果。这是我认为这些是旁支,而贸易是主线的原因。
何为三角贸易?这是一个当时最优的航海贸易方案。首先,三角贸易平衡了当时的供需。我要香料,愿意用白银换,你有成堆的香料,但不要白银(不是当地流通货币),要棉布。我两交易个锤子。那咋办?我再找个小三,用白银买他的棉布,然后用棉布换你的香料,从而实现3win。其次,考虑到气候,船只等因素,如果一次航海只做双边贸易,成本过高,耗时过长。多边贸易使得一次航海的收益最大化。英国正是因为大规模、系统化地采用这种领先的三角贸易的解决方案,成为了“不列颠治世”,其中最典型的自然是鸦片,茶叶,棉布构成的“19世纪亚洲三角贸易”,以及在大西洋范围进行的由奴隶,绵丝,棉布构成的三角贸易。考虑到当时世界各国发展情况不均衡,联通不紧密和航海水平的局限,这样的折衷方案体现了非凡的智慧。
至于为何是茶叶,棉布成为世界商品。作者也给予了解释:一来这些商品往往具有“轻”,“不变质”,“稀有”三个特点,利于航海大量运输,又具有交换价值;二来这些都是大众用品,是普通百姓都会用到商品,能产生巨量持续的需求。作者很喜欢用英式早餐作为例子,来说明英式早餐(加糖红茶)的普及和贸易的繁盛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通过三角贸易赚的第二桶金(为什么是第二桶?)后,欧美国家一方面将贸易的路越走越宽,将贸易网络扩展全球;另一方面,(1)稀有贸易商品国产化,从进口转换为出口,再次实现贸易的增长;(2)将第二桶金投资周边国家产业,以加强对亚洲拉美国家的经济政权的控制,将经济优势转换为政治优势。在膨胀的利益面前,二者促进了国内的产业革命的完成。
至于欧美国家是如何获得贸易主导地位的,即如何赚的第一桶金的。与三角贸易关联不大,与宗教信仰,勤劳自律也无关系(北川稔多次cue韦伯,不讲武德),是历Qiang史Pao的偶tie然quan。换而言之,三角贸易让欧美国家从强变成超强,至于欧美国家是如何发迹,怎么强的,作者偶有提及,但没有系统描述。
从书本回到现实,两位作者看衰的美国为主导的近代世界体系,虽然走到了十字路口,但说衰落,还言之尚早。而关于“闭锁”和“开放”的论争依然甚嚣尘上。作者加藤佑三在书中多次谈及德川幕府锁国政策对于日本的益处。作为一个草根读者,我无法草率地在闭锁和开放之间做出选择。但我记得大学时看的一本经济学概论中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生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彼多此少的结果。我想可能这才是成年人的狡猾吧~
而为何两位作者看衰地近代世界体系依旧坚挺如斯,我想,无论是过去的三角贸易也好,还是今天的数字经济也罢,都是手段。诚如作者所言,最终聚焦的,还是民众,是民众的生活需求,生存欲望。那些可以挖掘,实现民众真正需求的,命运会给予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