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错误」

很幸运,我为这段时间以来的迷思找到了证明和解决方案:Damasio撰写的《笛卡尔的错误》,此书由东南大学外语系毛彩凤老师翻译,并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近一年左右,我一直在思考控制力的问题。最终的结论是,人类不拥有完全意义的自控力。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
我对有关控制的研究有相当大的爱好,我的工作也是面向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实质就是以接口/传感技术为基础,实现控制任务的一套软硬件机体)。
机器臂失控会伤人,而人失控不仅伤人亦更伤己。从个人的直观感觉来说,失去控制力,则失去安全感。
作为一个对控制力有如此执著的人,面对人其实先天就自控力缺失(并无法后天健全)这个结论,是极度有挫败感的。
大脑是一个完全按照既成机制在运行的组织。我们的所有欲望和感受,感性的理性的生理的心理的,对大脑来说皆是中断,会触发其既有的中断处理程序,类似于水来土掩,这是一个既成的机制。
可悲的是,我们所谓的自控力,仅仅是隶属于这个机制的。在这个机制下,自控力跟欲望和感受一样,也是等待机制去处理的对象,甚至是一个中断优先级比较低的对象。机制处理这些中断的结果,形成我们最终的具体行为,各中断之间互相影响,优先级亦动态在变。
这种隶属性,决定了自控力的作用有限,并受到上下左右各方制约。
以上是我个人的结论。基于此,如何最大化的有效发挥自控力呢?我个人的答案是,要控制自己,除了理性,还需要从各方面对自己实施“坑蒙拐骗”。简单说,就是要把自己当孩子带,对于孩子,有时候你不骗他,他是不会听你的话的。
关于「笛卡尔的错误」,其官方简介如下:
“《笛卡尔的错误》将读者带入一次精彩的科学发现之旅。此次旅程从菲尼亚斯·盖奇的悲剧故事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的脑损伤患者。世界上第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理性,它甚至可以摧毁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再可能。
《笛卡尔的错误》为结束心理和身体两者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理性决策并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还需要情绪与感受的支持。此外,他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情绪的本质进行了诠释:它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联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联接。本书思想富于智慧,文字优美,它改变了我们关于心理和身体两者关系的观点。”
这本书,实际上是东南大学前校长,教育部前副部长,工程院院士韦钰推动引进的,她本科无线电系毕业,是我的老学长加老校长。
她本来答应出版社为这本书作序,后来放弃,声称自己虽然看过四遍但仍未完全理解。她目前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大脑是她的主要工作,她是这个学科的国内创始人(在国外这个学科已有百年历史),以下是她的博客里关于此书的简介:
“德国施杜里希教授所著的《世界哲学史》中所叙述的:“20世纪(至少20世纪下半期)的思想特征是对笛卡尔二元论的背离。一本书为《笛卡尔的错误》的书的出版就是这思想转变的标志,这本书的作者是神经病学家达马希奥”(引自吕叔君先生翻译的《世界哲学史》525页)。
......
Damasio撰写的《笛卡尔的错误》一书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精神的家园是我们的脑以及躯体。Damasio一方面将情绪整合入认知神经科学的范畴,以致我们可以像理解视觉一样理解情绪。,第二他解决了意识的性质(Nature)问题 。他重要的贡献还在于指出脑和躯体,即心智和躯体是不可分割的。情绪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作用下产生的躯体标识机制(Somatic marker mechanism),是人内部环境在脑中的写象,它和外部环境经过感知在脑中形成的写象一起,相互协调、相互反馈作用而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情绪引起躯体标识机制是先于我们的高级思维而在进化中形成的,它也许就是我们意识和思维的基础。
可惜,在中国关注这一新的思想特征的学者还不如关心“后现代论”的人多,在处理许多精神领域的问题时,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笛卡尔两元论的队伍,这是中国目前教育界对待此类问题的主流思潮。我是学工程科学出身的,自然对Damasio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尽管两元论和还原论的争论还在进行,远未结束,但是持一种唯物的世界观,一种开放的态度,了解不同观点的态度,了解科学技术新进展的态度总是应该有的吧!”
近一年左右,我一直在思考控制力的问题。最终的结论是,人类不拥有完全意义的自控力。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
我对有关控制的研究有相当大的爱好,我的工作也是面向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实质就是以接口/传感技术为基础,实现控制任务的一套软硬件机体)。
机器臂失控会伤人,而人失控不仅伤人亦更伤己。从个人的直观感觉来说,失去控制力,则失去安全感。
作为一个对控制力有如此执著的人,面对人其实先天就自控力缺失(并无法后天健全)这个结论,是极度有挫败感的。
大脑是一个完全按照既成机制在运行的组织。我们的所有欲望和感受,感性的理性的生理的心理的,对大脑来说皆是中断,会触发其既有的中断处理程序,类似于水来土掩,这是一个既成的机制。
可悲的是,我们所谓的自控力,仅仅是隶属于这个机制的。在这个机制下,自控力跟欲望和感受一样,也是等待机制去处理的对象,甚至是一个中断优先级比较低的对象。机制处理这些中断的结果,形成我们最终的具体行为,各中断之间互相影响,优先级亦动态在变。
这种隶属性,决定了自控力的作用有限,并受到上下左右各方制约。
以上是我个人的结论。基于此,如何最大化的有效发挥自控力呢?我个人的答案是,要控制自己,除了理性,还需要从各方面对自己实施“坑蒙拐骗”。简单说,就是要把自己当孩子带,对于孩子,有时候你不骗他,他是不会听你的话的。
关于「笛卡尔的错误」,其官方简介如下:
“《笛卡尔的错误》将读者带入一次精彩的科学发现之旅。此次旅程从菲尼亚斯·盖奇的悲剧故事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的脑损伤患者。世界上第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理性,它甚至可以摧毁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再可能。
《笛卡尔的错误》为结束心理和身体两者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理性决策并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还需要情绪与感受的支持。此外,他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情绪的本质进行了诠释:它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联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联接。本书思想富于智慧,文字优美,它改变了我们关于心理和身体两者关系的观点。”
这本书,实际上是东南大学前校长,教育部前副部长,工程院院士韦钰推动引进的,她本科无线电系毕业,是我的老学长加老校长。
她本来答应出版社为这本书作序,后来放弃,声称自己虽然看过四遍但仍未完全理解。她目前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大脑是她的主要工作,她是这个学科的国内创始人(在国外这个学科已有百年历史),以下是她的博客里关于此书的简介:
“德国施杜里希教授所著的《世界哲学史》中所叙述的:“20世纪(至少20世纪下半期)的思想特征是对笛卡尔二元论的背离。一本书为《笛卡尔的错误》的书的出版就是这思想转变的标志,这本书的作者是神经病学家达马希奥”(引自吕叔君先生翻译的《世界哲学史》525页)。
......
Damasio撰写的《笛卡尔的错误》一书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精神的家园是我们的脑以及躯体。Damasio一方面将情绪整合入认知神经科学的范畴,以致我们可以像理解视觉一样理解情绪。,第二他解决了意识的性质(Nature)问题 。他重要的贡献还在于指出脑和躯体,即心智和躯体是不可分割的。情绪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作用下产生的躯体标识机制(Somatic marker mechanism),是人内部环境在脑中的写象,它和外部环境经过感知在脑中形成的写象一起,相互协调、相互反馈作用而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情绪引起躯体标识机制是先于我们的高级思维而在进化中形成的,它也许就是我们意识和思维的基础。
可惜,在中国关注这一新的思想特征的学者还不如关心“后现代论”的人多,在处理许多精神领域的问题时,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笛卡尔两元论的队伍,这是中国目前教育界对待此类问题的主流思潮。我是学工程科学出身的,自然对Damasio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尽管两元论和还原论的争论还在进行,远未结束,但是持一种唯物的世界观,一种开放的态度,了解不同观点的态度,了解科学技术新进展的态度总是应该有的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