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毛
评论
不变与万变
3
2023-12-31 10:07:13
已编辑
北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期想和你分享一本刚读完的书:《不变与万变》,作者是葛剑雄。葛剑雄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等。这是一本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历史书。关于这本书的构思,葛教授在书中讲到,“如果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由此,全书一共分为三编,分别是古代中国的骨架、古代中国的血肉以及古代中国的神经中枢。每一编中,作者都选取了一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进入历史。第一编的关键词是疆域、城市、建设;第二编是移民、人口、人物、外交;第三编是天下与帝王。01 如何看待历史
历史最初并不是写给后人看的,它的目的是向神、向祖先报告。最早是由巫师负责记录,因为只有巫师才有通天的能力,后来记得多了才有专门的“史”。书中写道,“史”是一个象形文字,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记录板。而历就是历法,是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意思。秦汉之后,皇帝的即位和统治需要符合天命,即“君权神授”,历史的作用是解释天命。比如,天子在出生时都会有诸多吉祥的征兆,预示天命。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都是后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所做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背后有充分的现实因素考量。02 运河的开通一定是有利的吗?
葛教授在书中辩证性地论述了很多我们通常想当然的一些问题。比如,运河的开通一定是有利的吗?我们想当然的以为,运河通了,行船就方便了,交通自然就便利了。然而,事情远比这要复杂。书中讲到,第一,运河要经过丘陵地带。要通过,水位要逐级提升,之后还要逐级下降。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修建人工船闸。而每次开闭船闸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运河的效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低。漕运期间若碰上干旱,只要还有运粮的船通过,泉水就一点也不可用,老百姓没水喝,只能逃亡。此外,南北向的运河要穿过东西向的黄河,如果黄河出现决堤的情况,水位升高,流入运河,对漕运畅通有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会牺牲黄河的决堤,首先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运河从航运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从水利的角度看,弊大于利。黄河泛滥时,河水通过运河在淮河下游大量堆积,造成淤塞。交通方面,运河只有在漕运结束后才开放给民间,而且并不是北上都可以在运河上坐船,从山东往北只能走陆路。因此,就运河的作用而言,对于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交通、人员交流、水利等方面作用更加复杂,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03 唐朝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吗?
葛教授认为,世界的中心必然出现在世界形成以后,没有世界,便不可能有世界的中心。同时,历史的形势是变化的,在唐朝疆域极盛的时候,长安是唐朝疆域的中心。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疆域也随之改变。商业方面,人们看到了长安的繁盛,然而忽略了一点: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主要是外国商人。而唐朝本身“缺少一种外向经济”。所有的出口和进口都不是唐朝主动发起的,主动权在外国商人手中。我们知道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交流,然而这并不是一次官方行为,并且主要目的是弘扬佛法,并非文化交流。又如日本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也出于日本的主动,学什么、怎么学都与唐朝无关。因此,可以说从地理、商业、文化维度看,唐朝的长安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当时的唐朝,是开而不放,接纳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从事商业、文化活动,但并未主动地对外扩大影响。书中讲了很多我们看似了解,实际复杂的问题,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历史问题的角度。- THE END-
//
个人公众号: 二毛流浪记
书籍、电影、展览分享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王二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