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辨,大梦成空,半部《红楼梦》——忽兰著《人间难站》书评

《人间难站》这本书,听名字谁能想到和《红楼梦》有关,读完却发现这书名起的太合了,作者能想到这个名字,而且洋洋洒洒这一本解读《红楼梦》的书,还有观点有依据,旁征佐引,自成一派,读完当真受益匪浅。 作者在这本解读红楼梦的书中有非常多奇妙的论点。一、红楼是本哲学书。当然这个论点和我们书名异曲同工之妙,也不止忽兰作者,红学家很多都认同《红楼梦》包含哲学思想,大梦一场,人生不过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者说:世人都是梦中人,读罢《红楼梦》方大觉。 二、《红楼梦》是一本大命运的书初拿到这本书。人生漫漫,万梦成空,人活一世,有几人能顺应平常,得到结果?不过是多遗憾,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虽然《好了歌》一场,就可以把人生勘透。然而即使勘透了人生的“甚荒唐”,其实也逃脱不出命运的大手掌。作者说《红楼梦》是宿命论的。 三《红楼梦》是以玉石论人的。作者说:玉,乃好女子。石乃不好的女人,书中一篇《俗人之丑》讲那石头反复“哀求再四”是活活丑态,作者认为《红楼梦》里丑人多,原是用来参悟何为君子的。作家丁东亚称忽兰这本《人间难站》,以玉知识破解曹雪芹对诸多人物的内心评判。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祥夫评价:对玉的了解在忽兰的这本书里又被启了一次蒙。私以为以玉比德,切中了《红楼梦》一书的核心。此书中作者还有非常多的好的见解,在这不再详细展开,读者可自行读书了解。 在这提个本书中最喜欢的观点,真真觉得作者大才,说在余心坎上了。《红楼梦》是本向青春致敬的小说,作者讲与故土家园亲友割裂开的时间点就是少年的结束、青春的开始——最最芳菲的年龄段。但再也回不去了。拿到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一瞬间感觉回到了大学课堂上,好像还在教室里,听文学老师在讲《红楼梦》,在讲春秋笔法,在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红楼笔法,在讲大观园如玉女子的命运归宿。大学时光已然遥远,在读书中能短暂回望,已然足够。 作者书中还用了《春江花月夜》的对比例证,书中引用美学家李泽厚的评语: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作者觉得这首诗,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作者说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与欢愉。在一本解读《红楼梦》的书里读到了私以为是领略到精髓的《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境界和精髓,当真快意,这或许就是作者所说的各居其宜。 半部《红楼梦》,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确实《人间难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