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古人是这样做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身体是个小宇宙》讲述的关于健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医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医发展史的有关常识,以及佛、道两家思想体系中有关生命与健康的部分理念与认知。

记得以前听过扁鹊三兄弟关于谁医术zuì好的故事。
魏文王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zuì好的呢?”
扁鹊:“大哥zuì好,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次之,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我是三人中zuì差的一个,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
也就是说人在还未生病时就要积极维护健康,以此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中也讲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在中国的上古文化中,医道与政/治是一样的,懂得政/治的历史上大名家,都懂得医,因为都是医学道理来的。
晋代人嵇康,撰写的《养生论》主旨在于养生,与中国之医理,以及现代之精神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学,可以互相辅翼,大有发扬的必要。
因此,不要等到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而要在平时就注意养生。

南师建议我们多读古文,比如《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心医的书。
《黄帝内经》真正的宗旨要点,也是黄老之学的要点。它是通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大原则。
比如在《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告诉我们身体要与天地的气候配合在一起;“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告诉我们早晨起来多运动;“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告诉我们春天是生长的时候,头发要打开,心境要好,什么都好,夜里早一点睡,早晨早一点起来。身体要这样保养,如果违反了这样的生活,肝就容易出毛病······

怎么养生,如何生活,其实古人都早已告诉我们了。
因此,南师建议我们要多读古文、多读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哪怕读不懂,也可以先试着读起来。并且他还告诉了我们,他读书的方法——这一篇读不懂,你就翻过去读下一篇;下一篇又不懂,再看下面;然后后面懂了,再回来看前面,就都懂了。
因此,千万别因为畏惧古文而错过这些古人智慧了。

如果,你想修身养心,想知道如何健康养生,那么南师的这套书就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