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冷暖自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不习惯介绍东西,也不会介绍南北,一来介绍是件不讨好的事情,毕竟很多人都气傲,“瞧,就他知道”,二来我又不能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自然也是不讨喜。所以多半时光的风向盘,我都装在自己的薄薄里,冷暖自知。但是,我还是考虑介绍下,破例之后,我要一破再破,毕竟刘翔的记录也不再是世界记录,而且能不能创造记录,你得先热热身,上场比试比试,对吧。
《日本四季》,三联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作者张燕淳女士。“生于台湾长于台湾,留学成家在美国,旅居日本三年”,这句简单的自我介绍,足以完成这本厚不算厚,小不算小的生活集序言。凡事问子,我试图给一个能更贴切的称呼,却发现笔墨书袋羞涩,只能借着张燕淳女士的日文名字表述。问子,这个送给自己的名字,能贴切的体会到,一个旅居异地,住在风景秀美、人情浓厚的乡间,而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异国风情的求知欲,她是可爱的。她成长的故乡是日本的占领地,她的身上流淌着上一代的血液,她也怀着对日本的厌恶,但,山水没错,风情没错,四季也没错。
小心地在书页中做些标签,文字由书墨敲在键盘上,留给自己,也送给喜欢它的人。
我的日本回忆,因为这些和服照片而丰富。那几件和服如今多半还在某处衣柜中,而几个与不同年纪穿不同和服的我,曾在照片中各拥天地、各怀心思的我,却永远不会回来——人生路上,我们常回头去寻找难忘的时空片断,舍不得当时的人、地、事、物、其实。最舍不得的,或许还是流失岁月里的自己吧。
——《和服》93页
“中国知识界有吃综合维他命,不吃水果蔬菜的心理”
——《汉字难两立》195
注:某个世纪的某年某月,中国大陆出口了一批文字,理念等到日本。跨越世纪,甲午中日海战后,求知报国的年轻人也出口登上日本海岸,呼吸下新鲜空气,迫不及待的求索日本的崛起。 “日本人以汉字翻译西洋近代文明的新名词,若字义上可理解,留日中国学生就直接引用。。。” 拿来,拿来主义,汉字的舶来品又重新打包带回国内。“我一边读,一边想着自己和日本朋友交谈的情景。不知有多少回,我们以笔代口,写出相同的汉字时,我都暗里高兴,又是学咱中文的!”却不知道我们有时又多么盲目自大,“人格,人权,银行,广告。。。”都是东洋产物,连“舶来品”也在内。
当然,怪不得美媒说我们没有人权,也许他们研究过这个词的来历,官方解释必然是“来历不明”
走路太慢,用脚一步一步画出的日本版图,太小。
——《茅野外人》210页
想专心盯住一片雪花落地,却总被旁边交错飞蹿来的搅乱视线。看得出神之际,耳朵竟有太鼓轻音,接着,有辘辘车队前行,沙沙雪屐擦雪,锵锵农妇挂冰饼,噗噗雪打油纸伞,哈哈孩子戏雪,当当酒杯轻碰。。。。。。一时热闹开来,雪花忙得理直气壮。
——《听一场日本雪》230页
注:静静的享受文字乐趣吧。书中讲到,日本戏院里描述雪花落地,是用太鼓的轻音来表示;挂冰饼是冬日生活习俗之一。撑一把油纸伞也许来自于我们丁香花般的女孩,只不过戴望舒告诉我们性别,却没告诉我们国别。
《日本四季》,三联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作者张燕淳女士。“生于台湾长于台湾,留学成家在美国,旅居日本三年”,这句简单的自我介绍,足以完成这本厚不算厚,小不算小的生活集序言。凡事问子,我试图给一个能更贴切的称呼,却发现笔墨书袋羞涩,只能借着张燕淳女士的日文名字表述。问子,这个送给自己的名字,能贴切的体会到,一个旅居异地,住在风景秀美、人情浓厚的乡间,而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异国风情的求知欲,她是可爱的。她成长的故乡是日本的占领地,她的身上流淌着上一代的血液,她也怀着对日本的厌恶,但,山水没错,风情没错,四季也没错。
小心地在书页中做些标签,文字由书墨敲在键盘上,留给自己,也送给喜欢它的人。
我的日本回忆,因为这些和服照片而丰富。那几件和服如今多半还在某处衣柜中,而几个与不同年纪穿不同和服的我,曾在照片中各拥天地、各怀心思的我,却永远不会回来——人生路上,我们常回头去寻找难忘的时空片断,舍不得当时的人、地、事、物、其实。最舍不得的,或许还是流失岁月里的自己吧。
——《和服》93页
“中国知识界有吃综合维他命,不吃水果蔬菜的心理”
——《汉字难两立》195
注:某个世纪的某年某月,中国大陆出口了一批文字,理念等到日本。跨越世纪,甲午中日海战后,求知报国的年轻人也出口登上日本海岸,呼吸下新鲜空气,迫不及待的求索日本的崛起。 “日本人以汉字翻译西洋近代文明的新名词,若字义上可理解,留日中国学生就直接引用。。。” 拿来,拿来主义,汉字的舶来品又重新打包带回国内。“我一边读,一边想着自己和日本朋友交谈的情景。不知有多少回,我们以笔代口,写出相同的汉字时,我都暗里高兴,又是学咱中文的!”却不知道我们有时又多么盲目自大,“人格,人权,银行,广告。。。”都是东洋产物,连“舶来品”也在内。
当然,怪不得美媒说我们没有人权,也许他们研究过这个词的来历,官方解释必然是“来历不明”
走路太慢,用脚一步一步画出的日本版图,太小。
——《茅野外人》210页
想专心盯住一片雪花落地,却总被旁边交错飞蹿来的搅乱视线。看得出神之际,耳朵竟有太鼓轻音,接着,有辘辘车队前行,沙沙雪屐擦雪,锵锵农妇挂冰饼,噗噗雪打油纸伞,哈哈孩子戏雪,当当酒杯轻碰。。。。。。一时热闹开来,雪花忙得理直气壮。
——《听一场日本雪》230页
注:静静的享受文字乐趣吧。书中讲到,日本戏院里描述雪花落地,是用太鼓的轻音来表示;挂冰饼是冬日生活习俗之一。撑一把油纸伞也许来自于我们丁香花般的女孩,只不过戴望舒告诉我们性别,却没告诉我们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