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爱情是精神共振还是病态依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遇到这本书属于小意外,线下参加了作者的分享会,带了一本回来。正常来说,这类书大概率不会进入我的阅读视域。作者是个挺有趣的人,很符合我心中诗人的形象:多情、敏感、有着充盈的自我感。她说,“X先生是我构建出来的理想爱人形象,写这本书是希望现在年轻的读者能再度相信爱情”。于是,我在读《仅你可见》之前充满期待。
这本书很好读,都是非常短的信件,一封两三页。我抽了差不多两三个半天的时间就读完了。随着阅读的展开,X先生和主人翁之间的故事逐渐有了更多的细节,然而我却越来越不能共鸣作者的写作初衷了,我甚至开始怀疑年轻的读者们会不会因为主人翁对“爱情”产生什么误解。我禁不住问,书中的爱情,真的是作者所认为的理想中的爱情的样子吗?我不否认,作者笔下,两人之间曾经发生过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学生时代的青涩懵懂,还有对大自然的纯真向往等等。但是情到深处就一定要“一起去跳崖”吗?就是即使在婚姻关系中也要保持这种精神上的彼此依赖吗?我更喜欢的一种表示是“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因此我对作者的“理想爱情”持保留态度。退一步说,我更倾向于认为,作者是想表达主人翁和X先生都对爱情都有性欲之上的极高的精神需求。但是,我感觉X先生至少并不是一个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人,否则X先生不会在和主人翁有着高度精神依赖的同时还经历了两段婚姻。这也是我很不能理解主人翁的地方,主人翁如此迷恋X先生,爱X先生,以至于到可以包容他的这一切选择毫无怨恨?我认为这并不合理。这里,我也不认为主人翁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是值得年轻人借鉴的。我感觉,主人翁像是在自我世界里独舞,认为自己在向至高无上的爱情献祭。
确实有点可惜,读完所有信件,我并没有如作者所说的再度相信爱情。我只觉得,如果这是爱情,那这种近乎病态的精神依赖有点可怕。在阅读这本书的间隙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那天听到作者说“想让年轻人相信爱情”,我的脑子里就一直出现《点燃我,温暖你》这个电视剧(我个人更喜欢原著小说的名字叫《打火机和公主裙》)。我迅速刷了一下之后,我倒是觉得确实又可以被麻痹一下、脑补一下相信爱情了。我特别好奇,这本小说里的女主和《仅你可见》里面主人翁有什么异同?爱情不是自我感动,而是相互成全;可以互相是公主过往也更可以是彼此的骑士。虽然从爱情这个主题上,我不太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不过我倒是真心认同作者很擅长描写心理感情,这一点倒是很值得自己写作的时候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