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实现进一步产业升级的灵魂
这是一本成书于20年前的、为自主创新大声疾呼的案例集。其写作的时代背景是,经历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中国工业走到了选择继续依赖技术引进(按照外国公司在其他国家设计的产品进行制造)还是自主创新(按照自己对市场的理解自主设计产品)的十字路口。
在关于创新的学理上,作者阐明,创新的本质是对发明的商品化、产业化,创新离不开对技术和市场的透彻理解,这一能力需要在不断的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提高,与这一能力相关的知识是买不来的。
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作者指出,由于主权国家边界并未消除,依附于企业、高校、研究所等组织的创新能力也必然具有国家性与民族性,绝不能真把跨国企业当做民族企业,也绝不能满足于当前静态比较优势的结论放弃对提高技术能力的追求,因为后者才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收益的途径。
在产业政策层面,作者指出,要从根本上摒弃对国产技术、民营企业的自卑心理,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土不如洋,警惕基于自身垄断利益而排斥体制外创新的“政府机构—垄断企业”联合体(这多出现在电信、民航、汽车等强管制领域),要从产品开发平台的角度看自主研发的大飞机、汽车、电信标准等产品,要给初级产品在市场竞争下改进提高的机会,决不能以“投资浪费”等理由限制竞争,更不能以开放为由头任由外国企业的垄断行为。
作者认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感恩建国后三十年在集中体制下自力更生发展出的完整工业体系与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感恩改革开放引入的竞争体制与开放体系,两个阶段共同打下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作者调研的五个案例都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奇瑞在投产之初就把车卖到了叙利亚,还把整车工程建到了伊朗;
比如,面对柴油电喷技术革新,威孚作为中国最大的油嘴生产企业选择合资,被要求不能生产欧iii标准之上的产品,而无油所历时十年自助搞定了这个产品;
比如,运10一飞冲天得到了欧美许多业内人士的肯定,但最终因为经费问题下马,而以引进飞机设计技术的麦道90只生产了2台就因波音收购麦道而关停,最终血本无归;
比如,大庆油田憋着不用日本技术的劲儿搁置小灵通网络,给了国产技术Scdma一个机会,开启了中国在3g 4g 5g时前行的凯歌;
比如,是中国企业首先将提出vcd的产品概念并将其产业化,而先科基于技术积累在纠错、兼容性等方面取得领先,与索尼等上游企业联合研发,书写了一段神话。
以上种种,不知道作者是否有自己的滤镜,但哪怕实际情况有另外的解释,也足以让人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震撼。读罢此书,结合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既感叹作者的深谋远虑,也更能理解领到人当前反复强调自主创新、呼吁政府支持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