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娜何以可爱

瑞吉娜是克尔凯郭尔读者无法回避的主题。她甚至不是一个单纯的缪斯,她成为了克尔凯郭尔作品的一部分。
从某个周末去图书馆读《克尔凯郭尔传》开始,去图书馆去看书成为了我周末的一种新的执念。
一方面是我不愿意购买书籍,买回来总是不想看,毕竟书非借不能读。存着不读,看到又烦心,看完要转卖又很舍不得,留下的书都是搬家的困扰。牵扯为数不多的决断力。另一方面去很远的图书馆读书,这种路途和时间投入的沉没成本决定了一种专注。
这本《瑞吉娜之谜》和《克尔凯郭尔传》周一云版,都是加尔夫所写。两者应该是有源用相同的素材,因此读起来会有反复之感,不过两者侧重点不同。
《瑞吉娜之谜》用瑞吉娜和姐姐的通信,和克尔凯郭尔的作品、书信的时间表的互文,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而不再作为哲学史中桃色轶事里那种空虚可悲的受骗女主,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瑞吉娜作为女性的惯常客体化的魅力(无论是弗里茨和克尔凯郭尔的爱,还是她写给姐姐的信里提到的法国英俊船长对她的殷勤,都是证明),还有她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适应异国他乡的气候和气氛、亲人的病痛、照顾丈夫未酬的雄心落空的抑郁、把握与前未婚夫的交往分寸和情感流露分寸),她对书籍和音乐的品味(与克尔凯郭尔有类似),她对不喜欢的人的无情嘲弄,她的时代缺陷下对黑人的怨言,但是也能看到她的宽容和体谅、可以看到她与那位深爱她的前未婚夫一样深谙伪装文学,她果然是一个并不平庸的女性,是一个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女人。这种结果与克尔凯郭尔的预知一样,这里不得不说说克尔凯郭尔的预言不愧为他天才的一种证实。克尔凯郭尔爱她,是否全然只是《诱惑者日记》所“虚构”的那种自我意识浓烈的勾引游戏?还是看到一个女版的年轻的自己的难以抵抗的被诱惑所致的回避,为了扼杀并不理想的激情而以行为和文学本身来对抗一个纯情的诗人面对无暇的诱惑者的激情?我们无从得知,可能谁也无从得知。
我们也无法断言,如果瑞吉娜嫁给了克尔凯郭尔是否就完全不会幸福。毕竟瑞吉娜能适应热带地区的生活,为何不能适应热病一样的克尔凯郭尔的个性?瑞吉娜可以待生病的弗里茨如他是糖做的一般耐心温柔,未尝不会如此呵护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聪慧如斯,为何没有看透瑞吉娜的潜力?还是他担心自己会令爱人困扰,让爱人不复轻快鲜活的人生?
八卦的本读者难免认为,克尔凯郭尔害怕的不是焚灭瑞吉娜,他害怕的本质是自己沉湎于他无法摆脱的钟情,而不能用痛苦督促自己追赶自己人生的目标。毕竟写作是他用来解决灵魂危机的疗法,他拒绝了现世的幸福,选择了摧毁自己的幸福,而让瑞吉娜和他一起在文学史/哲学史上永恒。瑞吉娜高寿且不曾匮乏的生活,不能不说是诗人哲人在天有灵的欣慰。
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一点,书信或者说注定被后人研究的没有被随时销毁的日记和便条,都可能是伪装,就像《占有:一段罗曼史》里艾许的深情有艾伦书信的虚构作用一样,虽然是小说,但是也指出了这种可能性。因此瑞吉娜对这段与前未婚夫的感情到底是如何判定的,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永恒之谜。读者和学者在解谜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哲人作品的产生背景,也会因为窥见不同时代的生活而感觉到新奇(译者给了不少文化注解)
从图书馆出来吃完面,走去公交站,发现冬季晴朗的夜空,月亮特别纤细,让我想到书里描绘的弗里茨所言在雨水中奔跑不会被打湿鞋子的瑞吉娜的纤小!
读书天,天天都是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