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训练的海明威,在这里找到了自我的叙事牵引力
容我首先就我读后喜欢的篇目来排序 《最后一方清净地》 《大双心河》 《度夏的人们》 《世上的光》 《十个印第安人》 《杀手》 《阿尔卑斯牧歌》 《印第安人营地》 《两代父子》 …… 第三部,战争——收入这本书是一种失策,完全可以不看 重点说说《最后一方清净地》,有一种澄明的气息,自然而旺盛的森林中生命的气息 这无疑是海明威自我探讨小说写作的一篇文章,自然主义、生命的原始野性、对话的冲突、故事的激烈悬念、故事的推动和牵引力,在尼克和妹妹潜逃(也是寻找他们的清净地)这条主线上,加入了诸多子主题(如打猎导致的被追捕、与埃文斯家小子的长久仇恨、打猎的隐形交易、女佣的家庭故事、店铺老板和追捕者的记忆交错、尼克母亲的病、兄妹俩隐约的情爱萌芽、尼克过去的事迹在这中间被不断闪现),形成了一部野性的森林故事集。尼克和追捕者、尼克和埃文斯家孩子的激烈争斗和悬念,双方并不见面,却异常激烈,刀光剑指,以及尼克身边爱他的人与追捕者的斗争,女佣这角色如此动人。另,故事设置的精彩和力量外,其中的对话,召显了作者自我的小说技巧探讨,以及如何用语言埋下伏笔、做好往事解构。用对话实现了解构——建构——叙事张力和气氛。
其实,《老人与海》中大多数的斗争,与大海和渴望中的那条大鱼,也是没有见面的。他们内在的相通模型,互不见面,而通过虚构和感知对立争斗。老人并没有下海,那是他的一场生命最后的挽歌式的梦。
——这篇故事也让人关联想到福克纳的《熊》、契诃夫的《草原》里野性自然的气息,以及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另一篇《大双心河》《度夏的人们》《阿尔卑斯山牧歌》,都有极强的感觉主义,类似沉浸在轻摇滚的悬浮中向前飘移,这种方式令这些篇章冲破了“第一部分 北方森林”中的沉着的叙事方式带来的克制感。获得了文字背后更好的情绪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