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的故事:德意志艺术文化金色狂想曲的背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魏玛共和国还活着,今年应该是她的105岁。那是一个努力在战争废墟上搭建的政权,初心是什么不难猜,左不了团结一致国富民强,右不了自由平等放飞理想。可现实内忧外患经济外交困难层层叠叠,引发的权利派别位置决定权之争导致一次又一次大人物“洗牌”式重组,最终让剑走偏锋的极端人物和派别在乱局杀戮成神捡了德意志村子里最大的瓜,以后还祸及了世界村。魏玛共和梦大致维系了十四年春秋,终被自己圈选的大人物画了over的记号。
汉斯蒙森详详细细把这一段历史捋了一遍,细节放大到了一定的倍数,读完的感受是对来龙去脉反倒模糊了。在那些细节里,魏玛宪法有章有度,魏玛不是怪物王国,那个不想老提他名字的黑魔王也不是票出来的天选逆子,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这对黄金搭档一路弄拧的不过是寻常人的寻常毛病,性格使然的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即使时光倒转也保不了魏玛的长治久安,戈培尔、罗姆、戈林和黑魔王走到一起的经过看好像也不是纯偶然。魏玛共和国时间虽然不长,但并不简单是临时性质过渡期或什么什么的前奏曲:魏玛宪法和社会政策法律可圈可点;政党派别联盟议会各有其明制;地方治理细节落地;艺术文化异彩出框,被称“黄金20年”;现今梳理派别之争或者zf决策时,这也是个经常被提到的专用语“什么什么不是魏玛”来指代政策差异。综上,魏玛共和是个标杆项目,有充分必要研读细品。
碑大人说,看《魏玛共和那啥的兴亡》这部书聊观点需谨慎,句子落笔前需三思。于是从入冬到甲辰春,“希特那个勒最后的人质”看完了,“”鹅国来的36封信”看完了,出门绕了一大圈,回来连宋茶八本的图册都看完了,这本魏玛才胆战心惊又打开从头看,主要人物事件细节多看着看着忘一大半...那啥,今早儿终于啃完了,开心,趁记着的人物事还顺溜,嘀咕些笔记留给自己以后看着玩的。
P.S. :更到人名书名组织名称这儿就不停被卡了,能显示的文字基本是平替字,本篇阅读时间估计封顶20分钟,路人风格也嘀咕不了什么春秋五传大小异同,各路大佬们可以止步了,前方慢速维修过审中,晚安了💤。
1
现今德联邦最具实力的几大派别,溯源启承基本都绕不开魏玛共和时期。联盟档CDU/CSU(也有译基民盟基社盟的,比较出名的有那个老嘀咕难 民问题的Friedrich Merz)、社民档SPD、自民档FDP、绿档Die Gruenen(这家口号日常就保护环境,好认)、左 翼Die Linke(这家嘀咕啥最后都喜欢落在不公 平那条上)、德选择档AFD(她家观点好多都很随和,比如“顺应变化不要无谓抵抗这个那个”挺逗的)...各种分错多节枝繁叶茂,光甲辰年这才没几天就又另立了2个派别山头:左翼人物Sahra Wageknecht组建BSW 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德联邦职务人猿背景“疑似右翼”汉斯格奥尔格•马森因与原归属派别CDU/CSU见解不一致把 Werteunion 价值观联盟独立出了CDU/CS。
读《魏玛兴亡》会察觉德意志派别意见不统一历史悠久。和现代人解读大事件从关键人手入手的捷径办法类似,魏玛共和那啥时期从头到尾也有这么一些关键人物: 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戈培尔和希特 勒。看厚书如果有点犯晕,追这几个人物的大事件线索可以出巨篇幅的文字迷宫。
就这样吧,看书看书...
这本方尖碑魏玛大砖头外封豆瓣书条上就有,俺来晒晒内封,简洁利落,和办公桌很搭调。
努力嘀咕笔记的包子
于甲辰年元月廿一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