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翻完了,有两点感触比较深刻

1⃣️中国本土品牌的保险公司不惜牺牲利润、也要迎合当地民众的偏好来快速占有市场,但这种策略却大大偏离了保险的本质;而外资保司更加坚持利润原则,坚持保险的本质来慢慢改变中国人传统的生死观,一定程度上牺牲市场扩张,也要为长期经营发展默默铺路 2⃣️受儒家、佛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金钱方面更在意生前享受到的收益,而对死后他人是否受益并不怎么关心,所以中国人很久以来对保险的定位一直都是储蓄理财工具,而非风险管理工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购买疾病类保险这种“不回本”保险的原因之一;即便购买,其动机也往往不是风险管理,而是出于人情恩惠、同辈影响和炫耀、礼物与承诺、投资和养老,甚至是偶然或误会… 虽然书中有些信息已经过时,但已往犹可谏,来者亦可追吧,了解一下历史和文化,更能多维度理解不同的背景下的人在面对生与死、生命与金钱时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死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偏好与选择 不错的一本书经济/社会学作品,值得翻阅一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