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到来自于理解的快乐
“若有所思、似有所得”。周濂在书中提到,如果你学完哲学课感觉自己大彻大悟,那可能你没学到真正的哲学精髓。
我非常享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虽然是在四十岁后才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哲学书籍,但我发现这种类似形而上的学问竟有巨大的治愈力量。它让我能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抽身,漫步于人类思想的浩瀚长河,使我的存在感更加强烈。这本书紧扣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哲学流派和思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历史跨度数千年的哲学全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使原本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变得亲民且易于理解。书中结合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的例子,让读者能将抽象概念与自身经验相连,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周濂的解读方式简单明了,让哲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讨论,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正如作者所说,体会到来自于理解的快乐,这是哲学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大馈赠。
为什么学习哲学?
哲学不仅关乎抽象思考,更关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书中不仅讨论了从伦理到政治秩序的各种哲学问题,还强调了哲学思考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哲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理解生活、自我、人际关系以及面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方式,使我们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做出更有道德和理性的决策,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意义和方向。“生活上的节制换来的是充分的闲暇,对雅典人来说,利用闲暇的时光去对话、辩论和演说,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在。”这正是我最羡慕的生活状态。
简要总结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哲学家们的观点和名言如下:
1. 泰勒斯(Thales):把神都撇开了的自然哲学家,他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提倡自然现象有自然原因而非神秘力量。作为商人和工程师,他成功预测了日食,用实践证明了他的理论,是西方哲学的开山鼻祖。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一切皆数,数学和音乐的大师,提出宇宙由数构成,强调数学在理解世界中的中心地位。他创立了一个半宗教性质的学派,深信灵魂不朽和转世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和科学。
- 一不仅是一,它还是源头。二不仅仅是二,它还意味着不定,四是仅次于一的重要物,它指的是正义;五结合代表着“婚姻”。
3.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万物流转,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连你我也是。他孤独地生活,深思人类的存在和宇宙的本质。
-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4. 苏格拉底(Socrates):知识就是美德,通过提问使人自省,提倡通过对话和提问来引导人们认识自我和真理。他因为挑战传统和激进的教育方法被判死刑,成为西方哲学的殉道者。
-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尚的事情就是去探讨“善的问题”,就是去考察和反省自己的生活,或者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关照我们的灵魂”。简单说就是,一个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 真正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活得好意味着活得高尚、正直。
5. 柏拉图(Plato):通过他的理想国和形式理论,探索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人类要克服本性上的僭越冲动,要各司其职、各归其位,始终恪守在永恒固定的界限之内。他是苏格拉底的粉丝,开了西方第一家学院-柏拉图学院。
- 如我没有见过太阳,或许我还可以忍受黑暗,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
6.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实证科学和逻辑大师。
- 我们反复做的事情成就了我自己。
- 重要的是从小培养起对该快乐的事物的快乐感情和对该痛苦的事物的痛苦感情,正确的教育就是这样。
- 我的回答是,如果一个人碰巧正在做他喜欢做的事,并且发现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并且他还有幸做成了这件事情,那他就是幸福的。
7. 斯多亚派(Stoicism):无论外界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人生就像坐船,顺其自然。
- 斯多亚主义是一种严冷的世界观,以严冷的目光,看到一个喜悦全无的世界。
- 幸福与其说是选择的产物,不如说是存在的一种性质,幸福产生于对不得不如此的事情的接受。所以自由不是改变我们命运的力量,它只不过是没有情绪上的纷扰而已。
- 死亡和不幸难以驾驭,无人能逃,因此必须不失尊严地去面对。
-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8. 伊拉斯谟(Erasmus):倡导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强调教育和文学对提高人的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他广泛的旅行和学术交流,使他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
- 置身于任何党派之外,时时保持清醒头脑,事事坚持独立思考。
9. 笛卡尔(Descartes):我思故我在,提出怀疑一切以寻求确定性。数学和哲学的双料专家。
- 若不是因为你所爱之人居住其中,这个宇宙没什么大不了的。
10. 洛克(Locke):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基人,认为人们天生有权利追求生命、自由和财产,政府的职责是保护这些权利。
- 上帝给了我眼睛看世界,我却用它来看自己。
-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能力的限度,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都是至关重要的自我认识。
11. 莱布尼茨(Leibniz):宇宙最优论,发明了微积分, 既是数学家又是外交官。
- 这世界不会好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是所有可能世界里最好的。
12. 休谟(Hume):经验主义者,怀疑因果定律,觉得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充满了不确定性。
- 一切从经验而来的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 对他人有用,对自己有用,令他人愉悦,令自己愉悦。休谟认为这就是对“品德完美之人”的完整描述。
13. 康德(Kant):纯粹理性批判,主张道德和美学,认为人类有自由意志。
- 康德认为一个人的品格(character)是在40岁定型的,良好的品格不能建立在感觉之上,而必须永远以理性的准则作为基础。
- “我们伟大而荣耀的杰作是一种合宜的生活方式。”我相信这是对康德毕生事业的最佳总结。
14. 霍布斯(Hobbes):“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红牙利爪,需要强大的政府来维持秩序。
- 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道德,所谓谦让和互爱都是不存在的。
- 人性具有三个根本的特征:第一,为了求利益,所以互相竞争;第二,为了求安全,所以互相猜疑;第三,为了求荣誉,所以互相侵犯。
15. 卢梭(Rousseau):回归自然,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枷锁之中。他相信内在的自我比外部的世界更可靠,也正因如此,他宁愿忠实于内在的自我,而不愿迁就外部的世界。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 我想自己做决定,而不想被别人指引;我的言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源自一个事实:它是我的,而不是别人强加于我的。
- 真诚主要是指“公开表示的感情和实际的感情之间的一致性”。
16. 黑格尔(Hegel):历史是辩证的,每个论点(正)都会产生反论点(反),最后达到合论点(合)。
- 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有教养的人(the educated)喜欢进行抽象地思维,反倒是没有教养的人(the uneducated)最喜欢抽象地思维。
- 《精神现象学》这个书名包含两个核心的概念——“精神”与“现象学”。“精神”译自德文Geist,学术界通常把它译成精神(spirit),而不是心灵(mind),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心灵这个词更多地意味着某种内在的、个人的东西,而精神则包括了比个人心灵更广阔的内容,比如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的精神;第二,精神还包含了意志和欲望,而心灵更多的只是指思想与理智。
- 正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和克服,精神才能够得以成长,也就是所谓“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17. 尼采(Nietzsche):上帝已死,超人诞生!反对传统道德,强调个人的力量和创造性。
- 生活贴得太近会伤害灵魂,灵魂贴得太近会疏远生活。
- 什么是颓废?就是体会到生命的无意义,人生的虚幻感,以及自我的无能为力感。
- 肯定生命本身,哪怕是处于最殊异和最艰难的难题中的生命;求生命的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欢欣于自己的不可穷尽性——这一点,我称之为狄奥尼索斯的,我把它理解为通向悲剧诗人之心理学的桥梁。
- 尼采认为“好”这个词最初就是对一切人类的可贵品质的肯定和赞美,这些品质包括健康、力量、身体的魅力,以及各种天赋、才能,还有恣意汪洋的激情和坚忍不拔的耐力。
- 尼采说:“什么是幸福——感到权力在增长,感到一种阻力被克服。”
- 尼采说,世界就像这个游戏,毫无意义可言。
- 尼采自称:“我在处理较为深奥的问题时,就像洗冷水澡一样:快进快出。”
- 尼采不一样,他虽然预言了虚无主义的必将到来,但他绝不甘心坐以待毙,而是要成就一种“高贵”的虚无主义,通过权力意志和超人理想去直面虚无,战胜虚无,最终成为人生和世界的主宰。
18. 叔本华(Schopenhauer):意志和表象世界,人生是苦难的,艺术和美能带来慰藉。
- 人的最大罪恶就是:他诞生了。
-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着。
19.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语言哲学的大师,探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后期认为哲学只是消解混乱。
- 就改善你自己好了,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
20. 海德格尔(Heidegger):存在论,深掘“存在”的意义,哲学需要回归本源。
-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块石头被抛入河中,这个事实我们无法掌控也不能改变。好在我们虽然无法决定“存在与否”,但却可以决定“怎样存在”,决定什么是适合做的或值得做的。
- 人生在世,无非一烦。
- 唯有先行到死,才能让此在挣脱常人的日常存在,获得独立性和个别化。
- 所谓本真的向死存在,就是“先行到死,看清楚了丧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陷于操劳和操持,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面对由畏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因负重而激起热情,解脱了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实际,在向死存在中获得自由”。
- 都要始终牢记,常识比理论更重要,坚持底线比追求伟大更重要,健全的现实感比缥缈的情怀更重要。
21. 罗尔斯(Rawls):正义作为公平性,提出了一个想象的“无知之幕”来定义社会正义的原则,强调机会均等和最小优势原则。
- 当代自由主义认为,社会分配的结构应该满足“钝于禀赋、敏于志向”的原则。换言之,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代价,而不应该为不平等的境况承担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