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边境:残酷的生死命题
这是今年的读书中给我强烈冲击的一本。
一般个人爱好是在舒适圈里的轻松向,知识向。对于人生重大相关的生与死课题,以前是一直回避的态度,到能够认真面对,今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更多关注到这个话题,同时为了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需要能够认真面对,为此认真去做自我心理建设,也读了一些非常好的书比如《坏的哀伤,好的哀伤》《死去的那天是最值得活的》以及《独自走过悲喜》等等。
但是以上图书都是治愈向的,是在人类理想的和平环境下,基于对生命的认真和尊重来疏解关于死亡带来的悲伤,更多的是倾向于心理建设。感谢这些温柔有爱的作者,给了我关于生命的正确认知,以及更加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就像花开花落,就像树木凋零。
但是啊,“听过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最近读的这本《移民路上的生与死》,几乎将我的心理建设冲击破碎掉。才终于认知到,对于生与死最残酷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掌控,我们不知来处,也不知道归途。我们生来惶恐,却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来自同类的巨大恶意。
《移民路上的生与死》,作者杰森·德莱昂(Jason De León)也是一位人类学家,他在美墨边境的亲身经历记录成本书。最震撼的是书中他展示的影像资料,对越境者的采访,迁徙者的营地,甚至途中收集的骸骨。书中的摄影图像是黑白色印刷,肃穆荒凉,但是视觉冲击力极大,甚至如果真实彩色还原我感觉都无法面对。
“翻身后,我看见她残余的脸,那景象非常吓人,完全看不出人样。嘴巴成了扭曲发紫的黑洞,掩盖了其他五官,我看不到她的眼睛,因为那嘴巴让人离不开目光。唇边的皮肤松垮变形,犹如融解一般。鼻子凹陷又膨起。他死时,面孔朝下,头颅肌肉变软而被压成泥土和石头的形状。整张脸铁灰中带着豆绿,曾有的美丽与人味消失殆尽,成了开口呐喊的食尸鬼。那幅景象只要看了,就永远在你心里永远挥之不去。”
作者记录下一位被称为“身体”的女性迁移死亡者,在法医鉴定室 ,甚至在发现死亡者的现场,还有比这些文字更为不忍阅读的描述。而作者也在努力追寻着死者的身份。
“那些在沙漠里经历生死的人有名有姓、有面孔有家庭。”这一点是许多关于美墨边境的著作中没有体现的,本书就是记录了在这个迁徙大军中有名有姓的人,他们曲折的生命经历。
在有着“不毛之地”之称的索诺拉沙漠,长期充当拉美无证移民的“走线”通道上,无数人命丧途中。和平年代的人类迁徙,无限荒漠了无生机,却又是精心设计的生命扼杀通道这些生命要通过这片死寂的大地去寻求生活下去的一线希望,像蚁群成团滚过火焰地带,通过族群的迁徙死亡,剩下的生命能够寻求到一个成为美国非法劳动大军的机会。
资料介绍,这是"美墨边境的天然杀戮场,是移民的生死民族志"!
一个个亲历者活生生的生命,血淋淋的控诉。而沙漠这个杀戮的道场,又被蓄意设计成掩盖罪行的坟场。
“美国政府对边境穿越者的权利或生命几乎漠不关心,这点从他们使用的治安手腕公然以痛苦、折磨与死亡来吓阻边境穿越者就能看得明白。迁移者处在阿甘本所谓的“例外状态”:主权当局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搁置个体受到的法律保障,并加强政府对个体的权力。而美墨边境长久以来就是以“例外状态”存在的,所有人心照不宣,人权和宪法赋予的权利统统以安全为名而搁置。
保护美国不受那些替我们摘草莓、拔鸡毛和泊车的人侵扰的伪善,加上边境穿越者不具公民身份(处于例外状态)的行为违犯民法,让他们的死不足为惜。由于缺乏权利与保障,这些非法进入主权领土的无证者成为国家眼中的可杀之人。威慑预防政策正是死亡权力(necropower)的展现。”
这一切就是发生在当代的血泪挽歌。一切都是人为的设计。“唯有将无证者还原为人,才能开始认真讨论如何解决美国千疮百孔的移民制度”。
人类啊,最大的杀戮往往来自同类,来自对生命权力的冷酷漠视。
本书扉页引文:
“但家园是梦,我未曾得见……”
——美国乡村歌手杰森.伊斯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