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先刚新译本的一些念想
虽然几个月之前已经读过了梁志学先生的译本,但是先刚的新译本刚一上市,还是按捺不住激动买了回来。
原因只是———我太喜欢谢林了,太喜欢谢林的这一部著作了。
《先验唯心论体系》究竟好在哪儿?为什么这几年不断的翻红和复热?它的魅力在于何处?
首先,《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一切学德国古典哲学者绕不开的一部经典。正如一般哲学史所说的:它的意义在于上承康德、费希特,下启黑格尔。海涅说过,《先验唯心论体系》是谢林对德国历史的唯一有进步性的贡献(当然海涅一点都不理解晚期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或者叫它绝对同一体系吧)的起手式就是费希特的知识学,他的哲学起点完完全全继承了费希特的哲学框架(从A=A出发,我思即我在,我思即我行)并把其体系成为“自我意识演化的一部历史”(这点是得到费希特本人首肯的)。而在详细铺展自我意识的辩证演化过程中,谢林又十分忠实地参照了康德哲学架构,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最后再以“艺术哲学”结尾(完完全全就是三大批判的顺序)。绝对同一体系的整体范式和辩证法过程在后来黑格尔的体系里可以看到明显的继承和借鉴。丝丝入扣、环环森然的辩证发生学在《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这一切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似乎都能找到其根源,很难说黑格尔没有受到这位天才舍友的启发啊。而且谢林的辩证法甚至更为简洁和圆融,用了精神现象学一半可能都不到的篇幅,就完成了一个更为广大悉备的体系,实在令人佩服。
同时,我必须说《先验唯心论体系》在哲学写作上可以说是整个德国古典哲学运动中最精巧最完善的一部著作,它几乎可以算是一部完美的书。区别于康德的破碎支离,费希特的果敢武断,黑格尔的庸人絮语,谢林完全可说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全书没有一句废话,结构的编排和和内容的展开既清晰又准确,在保证了哲学思想表达的深度与准度的同时又让语言尽可能的通俗易懂,连我这样毫无学养之人都能读懂个七成,舍天才如谢林,孰能为之。其实何止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谱系中,即使是放眼整个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写作也算是冠冕上的明珠;体系明洁而辩证、广大而悉备,如同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像是经由上帝本人之手制成的。这样完美的作品,我同时想到的可能只有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如果硬要添一本,可能还有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除此再无其他。
谢林的哲学本身也是巧妙至极,学力尚浅的我只能困勉谈些管豹之见:绝对同一体系是个真正“自由”的体系,他的开端是“自由”,终点是“自由”;它不仅是“自我意识前进发展的一部历史”,更是“自由”回到并实现自身的一部历史。他没有从任何预设出发,不悬设任何“存在”的存在(无前提的哲学),怀疑了一切外在于“我”的存在,甚至把“我”的存在也悬搁起来。谢林和费希特一样,从最原始的公理“A=A”出发,寻找其实在的对标物并发现了“自我意识”,而这个“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虚静的悬设,而是一个真实的活动,所以“自我意识”其实也就是“自我把自我设立为客体并进行直观”的活动,这里必须注意,“活动”(行)是第一位的。在这里我们看到,“A=A”=“我思即我在”=“行”。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崇尚“太初有为”的浮士德在哲学中的化身(谢林的哲学和歌德其实极相契)。在“理论哲学”中,其实便是康德在《纯批》中“感性”“知性”“理性”的展开框架,只不过它的展开方式可以说是《精神现象学》式的辩证法。在“实践哲学”中,谢林也和康德在《实批》中一样,并没有谈任何实际意义上的伦理学,而只是讨论抽象形式的先验实践哲学。值得一提的是谢林在这里提到了他的法哲学和历史哲学思想,在其中探讨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相当有趣。“绝对的自由就是绝对的必然”,“自由”作为表象在个体那里是虚假的,其实只是“任意”,而“任意”遵循的一定是“必然”的法则,然而这种“必然”本身却一定是自由的。这不仅在道德行为(我以为这部分伦理学可以反向格义孟子四端说),更在历史哲学上如此体现,谢林的历史三阶段论(天必胜人、人欲胜天、天人合一)其实便是他“启示哲学”的先声了(毕竟他提到了“上帝时代”)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见斯宾诺莎,又可以看见黑格尔,而且是更加灵活天才版本的黑格尔。至于他的艺术哲学与目的论,很大一部分是接着康德讲的,尤其是“科学无天才,唯艺术有天才”的讲法和康德完全一样。“无意识的合目的性”达到的是和“理智直观”(即神觉)同样的境界,绝不是叔本华那些逃脱现实的唯美主义所能企及的。
谢林的辩证法或许是给我们今天最大的财富。他虽然像是唯心论,其实和唯心论是有差距的。因为他是“最彻底的观念论,也是最彻底的实在论”“因其是最彻底的先验论,所以是最彻底的实在论”“先天与后天必然原初地是一致的”。他跟中国的张横渠—王船山这一脉十分接近。而在西方传统中,则和斯宾诺莎与伊奥尼亚学派有着直接亲缘关系,照柄谷行人的说法,马克思和尼采也是这一系列的。丁耘教授用“力量哲学”来定位这一传统,我想很有道理”
最后,这个版本虽然不能说碾压旧版本(因为旧版本也很好了)但是在某些词句的翻译上还是更加当代化(比如以前翻作“现实”,现在翻作“实在”,更准确了)。尤其是“潜能阶次”一词的翻译,全书多处出现的一个很关键的谢林独创的哲学术语,旧版本译的似乎只是“活动”还是什么,总之没有给予这个语词应有的强调。把“潜能阶次”一词翻好确实是先刚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