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物质的是充满现实与幻想的
“无声的细节”在响亮地发声
——读走走《无声的细节》
王秀琴
什么是构成一部小说、一位作家最好的也是最高的辨识度?有人说是语言,有人说是结构,要我说是小说的细节和作家发现细节、表现细节的能力。好的细节散发着该作家该小说独有的气味,世上的气味就像指纹真正是独一无二绝无重复的,循着这些气味,你就能找到找出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走走女士新作《无声的细节》,以作家、编辑、教授、导师等多种身份,以精准、细致、全面、独到等变幻手法,以视角、谎言、赎罪、羞耻等多层次多维度,为我们展示了细节作为作家的“软实力”和“独到之处”是如何撑起一部好小说好电影半壁江山的;引导读者如何发现、审美、析释一部好作品的“细节之美”,使读者与文本之间形成“复杂的审视关系”,从而读出优秀文本之优秀所在,“造就文本的丰富和复杂”,进而完成优秀小说阅读指向上的再创作和点传播。
作品共分三读,相当于三章:
第一读,着重强调的是视角,从毕飞宇的《青衣》入手,通过一节一节细节展现,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冷人物”、“冷意象”、“冷时代背景”、“冷人物心理”、“冷悲剧基调”等诸多目标设计和多视角的成功切换。经过走走这么一分析,《青衣》中的大量细节像多棱镜一样,熠熠闪光,折射出作家刻画主人公青衣筱秋燕饰演《奔月》嫦娥,展露人物为艺术献身成疯狂、物我两忘人艺合一成痴狂、人角浑然一体、角色与角色的自我斗争成癫狂等内心世界的独特匠心和视角转换技法的娴熟运用。与之形成对比阐析或者说是不断延展探讨的是耶利内克的小说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钢琴教师》和电影《黑天鹅》。每一读,作者都选取两部小说一部电影,有意将小说、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排列融合在一起,旁征博引,深刻分析,左右比对,内外延展,展现成熟小说家、著名艺术家通过大手笔下“无声的细节”,不仅发出“本我”之声,而且发出独特审美下“他我”“无我”之声,使多种声音形成和声,一起呈现、透视、反映、刻画人性之迥异之复杂,引发阅读者关于多层次叙述视角运用转换的思考,明了在成熟作家笔下,叙述视角不等于作者视角,二者之间有时一致,有时相悖,有时完全分开,有时相向而行,有时在文本某处惊艳相遇;了悟在更为优秀的作家笔下,小说不仅是在塑造人物,更是在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自我之间的缠绕、冲突、纠结、渗透、冷漠、若即若离等种种关系,从而使读者便于厘清长篇小说的伦理、责任与格调,进而与之生发共鸣,产生多层次多维度的同理心与共情心。
第二读,着重强调的是谎言,从苏童的《黄雀记》入手,结构上受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影响较深,题目与意象上受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罪与罚》影响较大。无独有偶的是,小说《赎罪》(作者麦克尤恩)与电影《狩猎》(2012年上映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都呈现出意象化叙事下的谎言(其实就是历史上被英国首相丘吉尔称赞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著名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实际是一场大溃退”)、赎罪(无知少女一句“被猥亵”使一个男人长期成为道德围猎者受害者)表达。走走就作家如何科学有效稀释和化解时代带给作家本人及人类的焦虑,探讨如何以理性、冷静、果断、艺术、审美地对付任何时代、对时间的使用方法等话题,运用大量细节,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展示如何通过文本结构装置的提升、文本和意象的开拓延阔,进行装置与反装置、人道与反人道、特权与反特权、人性与反人性、困境与反困境、控制与反控制、文明之境与法外之地、神圣与亵渎的有效书写,从而形成开放式文本,使小地域与大世界、小事件与大历史、小日常与大艺术之间形成对应性折射与错位性映衬的细节性表达。
第三读,着重强调的是傻子视角和意识流表现手法,通过大量的文本细节,展示、阐释、解读阿来《尘埃落定》的声音叙事特色、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小说技巧、电影《阿甘正传》的意象式表达特点,引导读者置身于优秀小说丛林中和人物内心世界中,感受小说人物的性格特色、身份阅历、精神状态、认知风格,体会无声细节随时随地无不在响亮地发声。
以上三读,覆盖走走《无声的细节》主要篇幅,让我们感受到:细节是物质的,是具体的,是形象的,是饱满的,是静态的,是动态的,是游走的,是有呼吸的,是有温度的,是有欲望的,是在骚动的,是在说话的,是元气淋漓的,是水气充足的,是充满现实与幻想的,是带有严肃与游戏心态的,是构成作家创作气场的主要发力点,是组成人物各种关系(主要是冲突)的主要刻画手段,是使作家在“需要时能顶上去”的“那一顶”和“勇敢再现”,它像实体一样,具有清晰的折射功能,又像超声波下能发出强回声的可视标本,既显示着好作品之所以好是好在那里,显示作者写作时的发力点和非同凡响的“叙事能力、才华”,显示真正带给读者审美愉悦的是细节,真正构成小说虚构之美的也是细节,展现了细节与文本、写作与阅读、作家与读者之间简直可以形容为建构与解构、正推与逆推、发出与接受的二元关系,从而成为打通作者创作审美与读者阅读审美之间的主要堡垒和重要渠道,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小说是讲究细节的艺术,细节讲究不讲究决定了小说的成功与否、能否焕发出独特艺术生机的奥秘,启迪和警醒我们通过文本解析阐释人性背后的力量溯源、思想逻辑、社会关系、审美层次,和形成它们可借鉴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技巧,启示写作者怎样才能写好一部小说,从中为他们分析、阐解、创造、剥离出阅读和创作的诸多可能与路径,多进行自我观照,慢慢培养小说语言、艺术鉴赏、细节分析的自觉性和力量感,体会和理解优秀小说文本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今后创作积蓄能量、积累日常、积淀素养。
另外,《无声的细节》通过议论、评审、对谈、品鉴、课堂讨论、作业留白等灵活多样的表达,不仅暗示我们优秀作家之所以创作出那么多堪称神奇的细节,是因为他们心上多长了只眼睛,无时无刻不用180个心眼洞察外部世界和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养成了长年累月观察思考和勤奋笔耕的习惯,是才华、天赋和勤奋的结晶,而且在体会走走身为导师和教授诲人不倦精神的同时,让有幸读到这部作品的我们如同上了“一堂关于创造性写作的课”,它不仅是一部小说细节分析的典范文本,更像一部教科书,干货满满,比如通过“把握叙事用语与人物用语的距离、采用无引号的间接引语、运用不动声色叙事的极简主义和各说各话摒弃有问有答”等方法写好对话;比如“库尔特*冯内古特不主张使用分号、菲茨杰拉德和朱利安*巴恩斯都主张少用感叹号”等大师们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见解和使用习惯从而对写作者们形成有益衷告;比如什么是外化的心理描写以及零度叙事;什么叫意象、意象的象征性以及意象的生发展开、连接形成与支撑运用;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大师们的运用写法;什么叫预叙并且列举大量例证演示如何运用这种手法;什么叫装置以及如何提升文本的结构装置等……相信您一定会大有收益。
《无声的细节》观察对象主要以毕飞宇、余华、苏童、阿来等,同时间以莫言、王安忆、格非、叶兆言等一批现代文学名家为代表,追根溯源,通过视角独特、可圈可点的细节特色,展示这批作家成名、成功、成熟、成就背后的艺术支撑,他们绝非空穴来风,他们深受福克纳、乔伊斯、陀氏、马尔克斯等意识流、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世界大师小说流派和技法的影响,中西合璧,西为中用,中西相融,与中国地缘相结合,进而形成独特的中国小说、中国风格、中国艺术、中国价值、中国特色的艺术传承与情感融合,这是值得深入评说与反复解构的一道风景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走走的《无声的细节》才刚刚开始,相信她还会再推出更为精彩更为瞩目的之二之三。同时,细节是小说的细胞。如何通过大量的细节解读,引导更年轻的写作者与好作品深刻相知,品读之、阐析之、解构之、重新建构之,反复回味之,帮助他们完成更高意义上的审美阅读,进而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写作技能与文学素养,这是走走通过这部《无声的细节》掩藏在文字背后所期待和鼓励的。